健康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指导>健康教育>详细内容

夏季常见病预防

发布时间:2011-08-16 信息来源: 【字体:

夏季常见病预防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代射功能增强,体内水分丢失较多,易出现电解质平衡紊乱,造成抵抗力下降,体质虚弱,易发生中暑及肠道传染病,特别是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及儿童更易发生上述疾病,因此做好预防十分重要。

  热感冒

  症状与病源:头昏、鼻塞、心烦、四肢乏力,偶伴有畏寒发热,这种症状俗称热感冒。热感冒大多是由着凉引起的。贪凉是许多人应对天热的本能反应,殊不知,当你从户外满头大汗地回家,从冰箱里拿出冷饮大口大口地喝下时;当你开着空调或扇着电扇打了一个小盹儿时,就在这些不经意的瞬间,感冒就找上你了。这是由于体表或局部环境突然由热转凉,血液的温度大幅变化,引起鼻子和嗓子暂时的反射性缺血,此时人的抵抗力会大打折扣,使感冒病毒得以长驱直入。事实上,休息不够、暴食冷饮、长期在密闭空调房中的人最容易感冒。

  预防与治疗方法:感冒者大多食欲不振,此时多吃点粥类、汤类的清淡饮食既开胃,又有利于保持体力。保持室温适宜,感冒应保持室内空气畅通,尽量少用空调,即使用,也不要将温度定得低于28℃。保证睡眠时间,一天保证至少8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小睡半小时会让你觉得舒服很多。不要因为燥热而过多饮用冷饮、冰水,这只会刺激喉咙和气管,使感冒加重。

  热中风

  症状与病源: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高峰期,一是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的严冬,二是气温在30度以上的盛夏。如果发现有以下不适症状时,要高度警惕中风发生的可能:1、血压突然大幅度波动,伴有头昏眼花或耳鸣耳聋;2、头昏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3、突然出现一时性一侧肢体发麻、无力或活动不灵,吐词不清;4、精神和性格突然发生改变,或出现短暂的判断和智力障碍,或突然发生嗜睡状态;5、突然出现一时性的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发黑,或出现频繁的鼻出血;6、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跌跤和昏倒等。

  预防与治疗方法: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者,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首先,要注意“三个半分钟”和“三个半小时”的自我保健。“三个半分钟”是指清晨或夜间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下地起床或入厕。“三个半小时”是指早上走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第二,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要合理饮食,尤其是老年人要少吃多餐,要补充足够的食物营养来满足生理的需要。第三,要学会劳逸结合,避免疲劳过度,要注意防暑降温和不要劳作时间过长或过累。一旦出现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昏、疲倦乏力、肢腿感觉异常,或出现持续的头痛、恶心、眩晕、肢腿麻木、精神萎靡等症状时,这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信号,应立即休息并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千万不可延医误治。

  情感障碍

  症状与病源:在炎热的夏天,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夏季情感障碍症主要有三种症状:1、情绪烦躁、思维紊乱、易激动、好发脾气、常因一些小事与人计较争吵。患者自觉内心燥热、头脑不清,不能静心思考问题,健忘。2、心境低落,缺乏兴趣,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漠不关心,缺乏热情。心境在清晨较好,一到下午和晚上就变坏。3、行为古怪,患者常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动作,如反复洗脸、洗手、洗澡,甚至也要他人这样干,否则就大发脾气、不吃饭、不睡觉。

  夏季情感障碍,主要是气温高、出汗多、睡眠不足、饮食不当所致。因为,在盛夏酷暑,老年人夜间睡眠缩短,食欲差,进食量少,加上出汗多,体内的钙、镁、磷、钾、钠、锌、铁等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影响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进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等异常。医学专家发现,当环境气温超过30℃、日照时间过长时,老人发生情感障碍明显上升。

  预防与治疗方法:在夏季要注意午睡,补充睡眠时间;气温高时不进行剧烈运动锻炼,以防体能损耗;科学饮食,补充水分和钠盐,以防电解质代谢紊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