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意外 应对有方
遭遇意外 应对有方
北京急救中心 蒋小燕 陈 辉
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出门在外时,都有可能遭遇意外伤害。如果碰上自然灾害和事故,更会面临险情。不久前,国内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城市出现了洪涝灾害,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使得人们对遇到意外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自救与救人格外关注。今天,我们请急救专家和您说说如何预防各种伤害,以及发生意外后的应对办法。
户外活动要学会逃生
溺水 先冷静自救
■自救 当发生溺水时,可先采取自救的方法。除呼救外,要取仰泳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此时千万不要慌张,手臂上举乱扑动会使身体下沉更快。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和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救护溺水者 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可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清除口、鼻中杂物 上岸后,应迅速将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解开,擦干身体,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泡沫和呕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畅通。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内。如果发现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则可将溺水者脸部转向下方,在其后背用力一拍,将阻塞物拍出气管。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口难张开,救生者可在其身后,用两手拇指顶住溺水者的下颌关节用力前推,同时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向下扳其下颌骨,将口掰开。
控水 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放在屈膝的腿上,然后一手扶住溺水者的头部使口朝下,另一手压溺水者的背部,使水排出。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使溺水者恢复呼吸的关键步骤,应不失时机尽快施行,且不要轻易放弃努力,应坚持做到让溺水者完全恢复正常呼吸为止。人工呼吸的节律为15~20次/分。
胸外心脏按压 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地上,救生者跪在其身旁,两手掌相叠,掌根按在溺水者胸骨下端(对儿童只需用一个手掌,对婴幼儿只需三个手指),两臂伸直,身体前倾,借助身体的重量稳健地下压,压力集中在掌根,使溺水者胸骨下陷约5厘米。然后,上体复原,迅速放松双手,但掌根不离位。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约100次。单人操作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
■防溺水措施 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已发生过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除江、河、湖、海、溪边之外,水池、排污渠、窨井、采石坑(洞)、粪坑、蓄水池、鱼塘等都可能因学生玩耍或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
孩子必须在家长、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人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在游泳时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滑坠伤 先止血再固定
户外活动比较严重的损伤,要算滑坠了。滑坠可使人体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一些人会当场死亡。
如果遇到四肢开放性骨折,首先应使用指压止血法先将出血控制住,然后再利用手头的棉织品加压包扎。如果遇到大动脉出血难以止血时,还要选择止血带止血。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出血量大且难以止血。在怀疑是骨盆骨折时,应立即用宽大的棉织品或三角巾紧紧捆住臀部,将骨盆切实固定起来,防止骨盆继续出血。再用另外的棉织品将双膝关节绑扎在一起,双膝关节中间用棉织品隔开。三人平托轻轻地将伤者放在硬板上,使之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上软物,减轻骨盆骨折的疼痛,并将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滑坠、跌落使头部受伤造成的七窍流血,有可能是颅底骨折的结果。此时若填塞止血,会使原本能从耳、眼、鼻、口流出的颅内出血积攒在颅内,导致脑疝。正确的做法是利用体位变化让其完全流出来。当然,颅底骨折是很严重的颅脑外伤,现场还要考虑有无颈椎骨折。一旦颈椎骨折,变换体位就容易造成截瘫。
外伤出血 用止血带别超3小时
户外活动时,往往距离正规医院较远。因此,在遇到外伤出血时,要冷静判断出血量大小。如出血量较大,估计在将伤员送至医院救治过程中失血量大于800毫升,应将止血作为首要任务。
常用的止血带是橡皮带、止血带、三角巾、有弹性的棉织品如宽布条、毛巾等材料,每次户外出行前请准备若干,不要用铁丝、电线、尼龙绳、麻绳等做代用品。上止血带的位置要求严格。上肢出血,止血带应扎在上臂上1/3段,禁止扎在上臂中段,避免短时间内损伤神经而导致残疾;下肢出血,止血带应扎在大腿上段,尽量不在小腿、前臂上用止血带,因为小腿、前臂都有两根骨头组成,无法捆扎夹在两根骨头中间较深的动脉。
上止血带前,在肢体无骨折的情况下,先要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减少出血量,并严格遵守下列要求:止血带不直接与皮肤接触,利用棉织品做衬垫。上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止血后远端不再大量出血为准,越松越好。止血带定时放松,每40~50分钟松解一次,松解时要用手进行指压止血2~3分钟,然后再次扎紧止血带。做好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交代给接替人员。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不要超过2~3小时。
踩踏伤 护住胸腔和头颅
踩踏伤是近年来出现较多的伤情,容易出现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公共场所和集体活动现场,比如地铁出入口、公园、广场等。如果遇到此类情况,不要过于惊慌,要沉着冷静。应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遇到人群时选择到人群边缘;不慎倒地时,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在拥挤的人群中,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城市洪涝 备好漂浮物
在城市里遇到洪水时,应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物避险,而后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以下是遭遇水灾时的注意事项:
●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地势较高、交通方便和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比如学校或者医院。
●收集木盆、木块等漂浮物以备急需,在洪水到来前提前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处、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切记不要攀爬高压电杆、铁塔,或泥坯屋的屋顶。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如不幸落入水中,要尽快找到固定物或漂浮物,以寻求机会逃生。
●发现他人落水时,可使用竹竿、绳索等助其脱险,万不可自行跳下水中救援。因洪水流速极快,撞击建筑物,或涌入车库、地下通道、地铁等低洼地带后会形成涡流,要远离这些地方。
(编辑:庞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