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误服”要当心
孩子在家“误服”要当心
(儿科 王芳)
2013年7月,南京4岁男孩因误服老鼠药过量,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9月,长沙2岁男孩因误服厨房里的强碱而导致食道严重烧伤;
2015年11月,3岁女孩误服过量的“咳特灵”致死;
2016年4月,常德某镇两兄弟因误将可乐瓶中的农药全部喝下,抢救无效死亡......
近日,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了一名误服感冒药中毒的患儿,据患儿母亲描述:患儿的姐姐最近生病一直在口服感冒药,姐姐服药后妈妈未及时将药物放回原处,妹妹看见妈妈给姐姐喂东西吃,而她却没有,趁妈妈不注意时悄悄的吃完了盒子里的药物,妈妈看见满嘴药粉的女儿惊吓不已,立即拨打了120,经医护人员的救治所幸未造成不良后果。
据统计,该院儿科在2011年—2016年期间共收治误服案例17例 。此类事件尤其易发生在留守儿童与各种节假日。当下,暑假来临,为避免因误服而导致的悲剧发生,儿科护士为大家讲一讲:关于“误服”,您不得不知的几件事。
什么情况容易导致误服事件的发生?
1、小儿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判断力差;
2、很多外用物品的包装新颖、颜色鲜艳、气味香浓,很受小孩喜爱;
3、宝爸宝妈们白天要上班,把孩子关在家里独自玩耍;
4、农村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因务农而无暇看管孩子;
5、家长对药物、毒物存放的安全意识不强。
如何避免宝宝误服?
1、要想避免儿童因好奇心误服,家长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告诉孩子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尤其是教会年幼的孩子只吃家人给的食物,避免误食而引起不良后果;
2、不要哄骗孩子药物当成“糖果”,如果在喂药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离开,必须将药物收好,否则宝宝会继续找“糖果”吃;
3、把家里的药物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某些特殊药物、毒物上锁保存
4、切记不要用饮料瓶存放农药、强酸、强碱等有毒物质;
发现宝宝误服该怎么办?
1、首先,家长应保持冷静,不能一味自疚或责备孩子,这样反而会延误治疗。
2、口服大量冷开水、鸡蛋清、冷牛奶来减少药物、毒物的吸收;
3、弄清孩子究竟吃了什么药物,服了多少剂量和准确的服药时间。
4、如确定不是强酸或强碱的物质,家长即可采用“催吐法”:取侧位或前倾位,用食指刺激孩子咽喉部来进行催吐,但此方法要避免孩子将呕吐物吸入气管;
5、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