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防病治病、保养阳气
三伏天灸--防病治病、保养阳气
(康复医学科 王珍)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为一年中气温最为炎热且潮湿的时段,这一时段的阳气和湿气最为旺盛,是为人体温补阳气、散寒祛湿的最佳时期,其具体日期主要通过传统农历的干支与节气配合所决定的。
天灸是什么?
天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属于灸法的一种,主要是指采用对皮肤较强的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天灸或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的一种治疗方法。
为什么三伏天要贴天灸?
三伏天贴天灸主要是源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未病先防”、“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在夏季阳气最盛的时段,人体的阳气也达到顶峰,此时敷贴温补脏腑、散寒祛湿、平喘化痰的药物于相应腧穴,将经络穴位作用与中药的作用相结合,借助大自然的温热之力,调动人体阳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三伏天的具体日期
初伏(10天): 自7月16日开始
中伏(20天):自7月26日开始
中伏加强日:8月5日
末伏(10天):自8月15日-8月24日
每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可提前或者推后几天,上午为佳。3次为1疗程,建议连续贴3年。
三伏天灸的适应症
此疗法主要适用于体质偏虚、阳虚寒湿为主的患者。
1.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肠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
3. 骨关节疾病:关节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风湿类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虚寒疾病等。
5.调理(治未病):各种体虚、畏寒症者、免疫力低下者、容易感冒等阳虚体质人群。
三伏天灸注意事项
1.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2-4小时为宜,小儿时间酌减。如果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2岁以下的婴儿因皮肤细嫩应慎行天灸治疗,如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建议取下药物;所有患者贴药时间均以皮肤所能感受和耐受的灼热感为度,注意避免灼伤皮肤。
2.孕妇、发热者、皮肤局部破溃感染忌用、月经过多者慎用。
3.贴好后建议不急于吹空调,因遇冷毛孔会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剧烈运动,出汗会使胶布脱落,建议选择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药物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大力揉搓局部穴位。
4.天灸期间注意饮食调节,选择清淡饮食为主,不宜食用辛辣、寒凉、肥甘厚腻之品及“一些发物”,如牛羊肉、虾、蟹、海鲜、芋头等。
5.贴药后有很小机率可出现局部皮肤水泡、过敏、破损,因该疗法是“发泡”疗法,故这些反应是正常现象,可自行消退,如水泡较大可来我科处理。
6.建议贴敷当前不要穿连衣裙、连身衣,选择深色的、较宽松的衣服为宜。贴敷后如有皮肤起泡及色素沉着属正常现象。小水泡和色素沉着可自行消退,如水泡较大可来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处理。
地址: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二楼)
联系电话:0736-73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