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指导>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健康科普】医院里的输液小插曲

发布时间:2025-02-19 信息来源: 【字体:

 

“护士,护士,快来快来……原本安静的病房,骤然响起一阵急切的呼叫铃声,伴随着陪人的呼喊。医护人员闻风而动,迅速奔赴病房。

“刘叔叔,您……”我话还没说完,陪人阿姨便急切说道:“护士,护士,快给他拔针,要进去空气了,会出人命的!”我一边拔针,一边宽慰患者和家属:“别紧张,没事的,不会进空气的。”然而,他们脸上依旧写满了半信半疑。

像这样的担忧,时常发生。比如:护士,刚刚输液器里有个小气泡,不要紧吧!会不会有后遗症?

今天,就带大家一同深入了解输液时有关空气进入的问题。

一、输液管的“坚固防线”:多重防护阻空气

现代输液管并非普通的塑料管,而是具备了多重防护结构:

滴壶(滴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莫非氏滴管”,位于输液管上部,液体在此处聚集成液滴。滴壶内始终保持一定的液面,即便输液袋中的液体流尽,空气也会被阻挡在滴壶上方,无法直接进入下方管道。

过滤膜/止液阀:部分输液管的末端配备了过滤装置,能够拦截微小气泡;当液体流完时,止液阀会自动闭合,阻止空气通过。

护士的精心处理:在输液之前,护士会进行“排气操作”,将管道内的空气排净,保证液体充满管路,杜绝空气残留。

二、输液过程中空气真会进入血管吗?

正常状况:当输液袋中的液体充足且管路完好无损时,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持续流动,空气无法逆向进入血管。

可能的异常情形:

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倘若液体彻底流空,空气或许会进入输液管,但会停留在滴壶上方或者触发止液阀。

管道接口松动: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接口出现漏气,可能会吸入少量空气,不过现代输液管大多采用螺旋锁扣设计,极大地降低了这种风险。

三、静脉输液后未及时拔针,空气会进入人体吗?

人体自身的静脉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输液后空气进入体内。通常而言,静脉输液时采取的体位是坐位或者平卧位。在这种体位下,人体的静脉始终处于充盈状态,也就是说,血管内始终维持着一定的静脉压。当液体输完,输液管道内的压力低于血管内压力,所以,即便输液袋滴空了,也没有足够的压力将空气“压”进去。

所以,输液时应当担忧的是血是否会流回输液瓶”,而非输液瓶的空气是否会进血

四、空气进入血管的危险性

其危险程度关键取决于空气量和进入速度:

微量气泡(如<0.5ml):可能会随血液进入肺部,被肺泡毛细血管吸收,一般不会有症状。

大量空气快速进入(>50ml100ml):可能引发“空气栓塞”,阻塞心脏或血管,致使胸痛、呼吸困难甚至休克,但这种状况极其少见。

重点提示:输液管中偶然出现的小气泡(如米粒大小)无需惊慌,其体积远远低于危险值。

五、患者的正确应对

发现输液管内有气泡:不要自行拍打管道,应呼叫护士来处理。护士会通过调整滴速或重新排气来解决问题。

液体快输完时:及时按铃提醒护士更换药液或拔针,防止液体流空。

异常症状及时反馈:若在输液过程中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要立刻告知医护人员。

现代输液管的精妙设计以及医疗操作的规范,已最大程度地规避了空气进入血管的风险。偶尔出现的小气泡属于正常现象,医护人员会及时妥当处理。

因此,大家输液时,不必过度担忧空气进入血管,但还是要留意输液时吊瓶的情况,一旦有异常尽快呼叫护士处理


(来源:神经内科  李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