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粒子植入术后辐射真相知多少
张伯伯因确诊肝癌8月余,咽痛、咽干1周入住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这次检查后,针对张伯伯肝脏的情况,医生拟行肝内肿块碘125粒子植入术。张伯伯上网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听说粒子植入后辐射大,不能和家人住在一起了,也不能一起吃饭,无法出门,于是张伯伯决定不做了。医护人员一起耐心地向张伯伯及家属宣讲了粒子植入术辐射的真相及注意事项,指导张伯伯买了防护服,打消了张伯伯及家属的疑虑,积极接受了手术。
1.什么是粒子植入治疗?
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的局部放射治疗方法。医生将微小的放射性粒子(如碘-125)直接植入肿瘤内部或附近,通过持续释放的辐射能量杀死癌细胞,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2.粒子植入治疗中的辐射安全吗?
局部作用,辐射主要集中在肿瘤区域,对周围健康组织的影响很小。短距离辐射,粒子释放的辐射能量在几毫米到几厘米范围内,不会影响全身。
3.辐射会持续多久?
粒子释放的辐射会随时间逐渐减弱,大约2个月后,辐射强度降至原来的一半,4个月后辐射强度降至四分之一,半年后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4.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应与孕妇、儿童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建议1米以上),避免长时间(数小时)近距离接触。有条件者,穿防护服。
个人物品处理:患者的衣物、床上用品等可以正常清洗,不会对他人造成辐射风险。
定期复查: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监测治疗效果和辐射水平。
5.家属如何防护?
保持适当距离:家属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
无需过度担心:日常接触(如短暂交谈、递送物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粒子植入治疗中的辐射是局部的、可控的,医生会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患者及家属无需过度紧张,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即可。
(来源:肿瘤一科 肖德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