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肺”话连篇
嗨!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小伙伴——肺。如果你想跟我保持一段健康的关系,那么我们就需要敞开心扉,聊一聊我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我是你们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得力干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承担着气体交换的任务,你们都需要通过我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借此维持你们正常的生理功能。除了这一项主要功能之外,我也背负着防御、调节水液代谢、神经反射等责任,在你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毋庸置疑,我的功能何其重要,是实现人体氧气供给的战略要地;可惜我这块战略要地是“易攻难守”。在中医里面,我被亲切地称为“娇脏”,意为清虚娇嫩,不耐寒、热、燥、湿等邪气侵袭,强调了我的脆弱性和易受外邪影响的特点。正因为你们的一些不良嗜好及外部因素导致了我频繁受伤,并由此引发了一些不良后果,其中最严重的当属细胞叛变事件——肺癌的发生。
在大众认知里,抽烟似乎是肺癌的“头号元凶”,可现实中,许多从不抽烟的人也被肺癌缠上。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原因?今天,就来揭开那些不抽烟却患上肺癌的隐秘真相。
一、肺癌与吸烟的紧密与误区
大量研究表明,吸烟确实是肺癌的主要诱因,烟草燃烧产生的尼古丁、焦油、苯并芘等超70种致癌物,长期侵蚀呼吸道,让吸烟者患癌风险飙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吸烟就与肺癌绝缘,临床上15%-25%的肺癌患者从不抽烟,背后是多个因素在联合“作案”。
二、隐匿的致癌因素
(一)遗传基因的“定时炸弹”
基因在肺癌发生中扮演关键角色。研究发现,携带特定基因突变,如EGFR、ALK突变的人群,即便不抽烟,患肺癌风险也会显著增加。这些遗传突变就像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可能因内在基因缺陷干扰细胞正常生长调控,使肺部细胞异常增殖,最终诱发癌变。若家族中有肺癌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那遗传风险更不容忽视。
(二)厨房油烟的“慢性侵袭”
中式烹饪偏爱煎、炒、炸,高温下,食用油迅速挥发,产生大量油烟。这些油烟富含多环芳烃、苯并芘等致癌物,长期接触,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为肺癌埋下隐患。调查显示,女性非吸烟肺癌患者中,很大一部分都长期暴露在厨房油烟环境中。要是厨房通风条件不佳,致癌物浓度持续累积,危害更是雪上加霜。
(三)室内装修污染的“无形杀手”
新装修房屋常隐藏甲醛、苯等有害物。甲醛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的1类致癌物,长期吸入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损伤呼吸道细胞DNA,增加肺癌发病几率;苯也具有强致癌性,会干扰细胞代谢,让肺部细胞病变风险大增。装修材料、家具、粘合剂等都是污染源,若装修后未充分通风散味就入住,无异于给健康埋下“地雷”。
(四)空气污染的“外部威胁”
室外雾霾、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空气中,含有大量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PM2.5粒径微小,可直接进入肺泡并沉积,吸附的重金属、多环芳烃等致癌物会持续刺激肺部组织;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也会不断侵蚀呼吸道,日积月累,让肺部不堪重负,引发癌变。生活在重工业城市或交通拥堵地区的人群,因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患癌风险相对更高。
(五)慢性肺部疾病的“隐患升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会让肺部组织反复发炎、受损。炎症反应会持续刺激肺部细胞,促使细胞异常增生、分化,增加基因突变几率,一步步将肺部推向癌变深渊。患有这些慢性疾病的患者,若不积极治疗、控制病情,肺癌风险会随病程延长而不断上升。
三、预防建议
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即便不抽烟,也可能因上述因素中招。日常生活中,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体检筛查;厨房做饭时开启强力抽油烟机,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烹饪方式;装修选环保材料,通风3-6个月再入住;雾霾天减少外出,佩戴专业防护口罩;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及时规范治疗。只要我们重视这些细节,积极预防,就能降低肺癌发生风险,守护好肺部健康。
(来源:肿瘤中心 段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