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春夏养阳正当时,冬病夏治选三伏贴/灸
夏至已过,一年中最炎热也最宝贵的“三伏天”即将来临,您是否正在经历这些困扰?
总是疲惫:不干活也累,精神萎靡,少气懒言?
手脚冰凉:冬天深夜被窝里脚还是冷的,影响入睡?
头晕目眩:久蹲站起眼前发黑、冒金星?
关节“预警”:怕空调风,一变天就关节冷痛加重?
肠胃怕冷:一吃冷饮冰棒就肚子痛,甚至影响生理期?
这可能是身体在发出信号:您的“阳气”不足了!
春夏养阳,古训有深意!抓住三伏黄金期!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尤其是一年中阳气最鼎盛的三伏天,人体毛孔张开,气血循环最为活跃。此时借助天时之力,温补体内阳气、驱散深伏的寒湿病邪,效果事半功倍!堪称调理体质、预防冬季旧病复发的“黄金窗口期”!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您定制“冬病夏治”强效方案:
一、特色三伏贴:精准分型,靶向调理!
医院传承“冬病夏治”精髓,根据您的具体问题,独家配制不同功效药贴,精准作用于穴位:
鼻炎贴:专克过敏性鼻炎、反复鼻塞流涕。
定喘贴:缓解哮喘(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易感冒。
胃痛贴:温中散寒,改善胃寒、遇冷腹痛腹泻。
暖宫贴:调理寒性痛经、产后身痛、小腹怕冷。
活络止痛贴:有效缓解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老寒腿等遇冷加重的骨关节疼痛。
作用原理:选用白芥子、细辛等道地药材,通过温热刺激与皮肤渗透,激发经络阳气,如同在体内点燃驱寒的“小火炉”,强力温阳散寒、通络止痛、增强免疫。
2025年三伏贴时机:
伏前加强:7月10日-7月19日(提前蓄能,夯实基础)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阳气初升,打好基础)
中伏:7月30日-8月8日(阳气最旺,驱寒黄金期)
末伏:8月9日-8月18日(巩固疗效,锁住阳气)
贴心提示:每伏期间尽早贴敷效果更佳!若错过首日,提前或推后几天均可。坚持连续贴敷3年,效果更显著稳固!
遵医嘱观察:贴敷后请遵医嘱观察皮肤反应及保留时间(一般成人2-4小时,儿童0.5-2小时,具体因人而异),如有强烈不适请及时取下并咨询医师。
温馨提醒:贴敷当日建议穿着宽松、深色衣物,方便取穴且避免药膏污染。
贴敷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及海鲜等发物。
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以防药贴脱落。
取下药贴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微红、轻度瘙痒或色素沉着,通常可自行消退。若出现水泡,请勿抓破,小水泡可待其自然吸收,大水泡请到医院处理
二、强效艾灸:督脉灸——夏季排寒“顶配”之选!
夏季艾灸,借助天时,温补阳气、排出湿寒效果尤佳!
督脉灸(铺灸/长蛇灸):沿脊柱督脉铺灸,火力足、温通面积广,是补阳气、驱陈寒的“大招”!
功效卓著:尤其擅长调理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风寒湿痹、阳气亏虚、体质虚弱人群。
疗程建议:发泡灸每月1次;非发泡灸每周1次。
重要提醒:贪凉有度,守护阳气!特别提醒:夏日虽热,凉茶、冷饮、空调莫贪多!过度贪凉易致寒邪入侵,损伤阳气,诱发或加重上述不适。三伏贴/灸正是助您固护阳气、抵御寒邪的智慧选择!
✅哪些人特别适合?
呼吸系统问题(鼻炎、哮喘、易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缓解期)等)
消化系统虚寒(胃痛、腹泻怕凉、消化不良等)
各类遇冷加重的骨关节痛(颈肩腰腿痛、老寒腿)
妇科寒症(痛经(寒凝血瘀型)、宫寒、产后身痛)
阳虚体质(怕冷、手脚凉、易疲劳、免疫力低)
⛔ 禁忌人群请注意:
孕妇、哺乳期妇女、皮肤破损/感染者
疾病急性期(发烧、咳喘剧发)
严重心肺疾病、糖尿病皮肤感觉异常者
阴虚火旺体质(五心烦热、盗汗、口干舌燥者慎用)
即刻行动,为健康“加温”!
1.提前预约:为避免扎堆,建议提前预约!
预约电话:0736-7300916(康复医学科)
地址: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二楼)
2.专业辨证:到院后由康复科医生为您一对一辨证,选择最适合您的三伏贴类型或艾灸方案。
3.安心贴敷/施灸:由专业医护人员规范操作。
4.遵医嘱护理:贴敷后遵医嘱观察时长及反应,注意局部皮肤护理。
(来源:康复医学科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