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指导>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健康科普】藏在宝宝腹股沟里的健康隐患 ——小儿腹股沟疝

发布时间:2025-08-20 信息来源: 【字体:


你是否注意到,宝宝哭闹时右侧大腿根部悄然出现的小鼓包?这可能是小儿腹股沟疝在作祟。六岁的小周弟弟就曾深受其扰。1岁时,父母发现他哭闹时右侧大腿根会冒出一个小鼓包揉按后能暂时消失,便未足够重视。近日,小周弟弟来到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就诊,通过彩超检查诊断为“右侧腹股沟疝”,并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隔日便康复出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健康秘密呢?

1755678154441

 

一、为何我的孩子会遭遇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疝本质上是先天发育异常的结果。胎儿发育过程中,连接腹腔与腹股沟区的“鞘状突”本该在出生前后闭合。但约1.8%-4.4%的孩子此通道未完全关闭,形成一个薄弱点。当宝宝哭闹、咳嗽或排便用力时,腹腔压力升高,肠管、卵巢(女孩)等器官就可能被“挤”进这个通道,形成肉眼可见的包块。男孩风险更高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约15:1),且右侧占60%。这与睾丸下降过程及右侧稍晚闭合的胚胎特点相关。早产儿更是高风险群体,因发育不成熟,鞘状突未闭率更高。

1755678158454    二、如何识别腹股沟疝警惕“嵌顿疝”危机

典型表现腹压增高时(哭闹、咳嗽、站立),腹股沟或阴囊/阴唇区域出现一个“软包”,安静或平躺时缩小或消失(可复性包块)。部分男孩表现为阴囊一大一小

嵌顿疝:最危险的并发症!当突出的肠管或卵巢卡在通道内无法回纳,包块变硬、触痛明显,宝宝会因疼痛持续哭闹,伴呕吐、腹胀甚至便血。超过6-12小时未处理,可能引发肠坏死、卵巢坏死、睾丸缺血等严重后果。

三、破除误区,科学应对

1.肚脐绑硬币、用疝气带、胶布粘肚脐、小刀划肚脐等“偏方”不仅无效,还可能伤害宝宝。

2.等待自愈?1岁以上患儿自愈率极低,拖延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3.饮食调理?山药扁豆虽好,但无法治愈疝气。

四、手术是唯一根治之道吗?治疗时机与方案如何

1岁以下婴儿:有自愈可能(约10%-30%),若无嵌顿可暂观察。但若包块反复嵌顿,无论年龄大小,均需尽早手术。

1岁以上患儿:自愈率极低,建议择期手术根治。

主流手术方式分两种:

传统开放手术:通过腹股沟区2-3cm小切口,高位结扎疝囊。技术成熟但需分离精索,可能损伤输精管或血管(风险约1%-2%)。

1755678165270

 

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肚脐和腹部打2个3-5mm小孔,用腹腔镜器械结扎疝囊内部。优点突出:可同时探查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占15%-30%)

1755678172772 

、术后护理与防复发秘籍

1.饮食:清醒后4-6小时试饮水无呕吐再过渡到粥、面条等软食

2.活动:当天可下床如厕,但需家长搀扶防跌倒

3.伤口护理:术后3天门诊换药,保持敷料干燥

4.防复发关键:3天内减少哭闹,可用玩具安抚;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果,必要时用开塞露)1个月内避免跑跳、剧烈运动。复发率约1%,多因术后腹压骤增导致结扎线脱落。

5.紧急信号:伤口渗血、阴囊肿胀如鸡蛋大、发热>38℃立即返院

专业提醒

小儿腹股沟疝虽常见,但嵌顿后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即使包块暂时“消失”,也建议尽早就诊评估把握最佳治疗时机,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普通外科  张豆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