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指导>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健康科普】“猫抓病”——铲屎官的烦恼

发布时间:2025-08-19 信息来源: 【字体:


近日,15岁的晓燕因左侧腋窝肿痛来到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彩超结果显示,她的左侧腋窝存在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肿大淋巴结,其中最大的超过两厘米,且淋巴结内血流丰富。面对这一情况,超声医生仔细询问晓燕近期感染或手术病史,均得到否定回答。进一步探寻病因,医生沿着晓燕的左上臂继续扫查,竟也发现多个肿大淋巴结此时,“猫爪病性淋巴结炎”的诊断浮现于医生脑海。

“晓燕,最近有没有被小猫小狗抓过或者咬过?”超声医生再次询问“两周前确实被一只小猫抓过,左手还有一个小伤口”晓燕回答。只见左手手背有约七毫米左右的小伤口,伤口还有点泛红。这一关键病史的揭示,为超声诊断指明了方向。

深入了解猫抓病性淋巴结炎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猫抓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猫抓病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猫抓病?

猫抓病是由汉塞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猫抓伤、咬伤或跳蚤叮咬传播。多数患者表现为自限性区域淋巴结肿大,但免疫抑制人群可能发展为播散性感染,累及多脏器。

临床症状表现

1.局部皮损:感染后3-10天,抓伤部位出现红斑、丘疹,少数呈脓疱性,1-3周后消退。

2.淋巴结肿大:1-2周后,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伴有压痛,部分化脓,持续2-4个月。

3.全身症状: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少数出现脑炎、眼部病变、肝脾肿大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猫抓伤、咬伤。

2.间接接触:接触猫的唾液、分泌物或跳蚤叮咬。

预防措施

1.定期驱虫与疫苗接种:为家中的猫咪定期驱虫,并接种狂犬病疫苗等常规疫苗,有效降低跳蚤传播风险。

2.避免接触流浪猫不随意挑逗宠物。

3.保持个人卫生:接触猫咪后及时洗手,被猫抓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并消毒伤口

4.教育儿童指导儿童正确与猫相处,避免受伤。

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发热、疼痛时使用退热、止痛药物。

2.抗生素治疗:常用阿奇霉素、利福平等,缩短病程。

3.手术干预:淋巴结化脓或持续不消退时,可能需穿刺引流或切除。

注意事项

猫抓病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免疫低下者需警惕严重并发症。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猫接触史。

虽然猫抓病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通过科学防护和正确处理,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享受与猫咪相处的乐趣,享受小动物们带来的情绪价值。


(来源:超声医学科  严钦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