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指导>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健康科普】儿童“遗尿症”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1-04-27 信息来源: 【字体:

儿童“遗尿症”知多少

(儿科  徐亚丽)

       尿床,可能是每个小朋友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遇到的“小问题”,想必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一早起来,会发现小朋友的床铺尿湿了;或者等小朋友睡熟后,还需要定上闹钟起来喊醒孩子上个厕所再睡觉。有的家长认为,我小时候也尿床,后来大了自然就好了,没关系。有的家长也会认为,小朋友尿床,一直也不见好,会不会肾脏有问题?那么,小朋友尿床到底是不是“问题”呢?

       一般来说,小朋友2-3岁的时候,会慢慢开始有自主排尿的意识,并逐渐学着自己控制排尿,到了3-4岁,一般能够良好的控制排尿。如果小朋友到了五六岁以后,还不能夜间控制排尿,尤其是睡着以后还发生不自主地排尿,那就应该认为是一种疾病了。遗尿症的定义是:①年龄>5岁以上,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②至少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

夜间遗尿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被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主要有:1.睡眠觉醒功能障碍;2.夜间多尿;3.膀胱功能异常;4.家族遗传;5.其他:糖尿病、抑郁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等也可能与遗尿症相关。

那么,遗尿症需不需要治疗?应该怎样治疗?

如果无器质性病变的遗尿症,治疗时应首先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此类型可呈自限性,部分患儿随年龄的增加症状可逐渐消失,因此,对于6岁以前的患儿一般可不采取药物或其他特殊治疗。

其次,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首先要强调夜间尿床不是孩子的错,避免其因此而受到指责,鼓励患儿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保证患儿的每日正常液体摄入量,日间不必限制其饮水,睡前3~4小时可适当减少液体人量;教育并监督患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4~7次/天),对于患儿的排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提醒;建议家长用日历详实记录每晚遗尿出现与否及发生次数,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和判断疗效。

第三,正确的夜间唤醒方法:

1.唤醒时机:不要随意唤醒患儿排尿,应当在膀胱充盈至即将排尿时将其唤醒。通过这种方法强化“夜间尿意——觉醒”的神经反射,缩短遗尿的持续时间。可参考以下方法判断膀胱已充盈可唤醒患儿排尿: ①患儿在安静睡眠中突然出现翻身或其他燥动表现;②根据以往患儿出现遗尿的时间规律,在即将遗尿前唤醒其排尿。为使遗尿出现的时间较规律并方便家长掌握唤醒时间,可要求患儿在生活上实行“三定”原则:晚饭定时、睡眠定时、晚饭至睡前饮水定量。在“三定”原则下,夜间相应时间所产生的尿量相对稳定,遗尿出现时问也将相对固定。

       2.清醒状态下排尿:将患儿从睡眠中完全唤醒至清醒状态排尿。遗尿报警器是一种可安放于床铺或患儿内裤的装置,当遗尿发生时可发出警示(声响或震动等)达到唤醒患儿排尿的目的。

第四,药物治疗。醋酸去氨加压素是一种抗利尿激素类似物,是目前治疗遗尿症的一线用药。尤其适用于有夜间多尿的遗尿症患儿。

遗尿症可呈自限性,随年龄的增加每年约15%未经治疗的患儿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绝大多数患儿在改善生活习惯、使用遗尿报警器或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后可治愈,即使有症状反复,二次巩固治疗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对少数治疗效果欠佳的患儿,一方面可尝试其他可选治疗方法,另一方面还应进一步深究是否存在潜在病因,如精神心理因素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