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指导>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健康科普】孩子发热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04-01 信息来源: 【字体:

孩子发热了,怎么办?

(儿科  徐淮)

发热是儿科门急诊中最常见的症状,发热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高热惊厥,将给小孩身体带来一定伤害。

首先应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发热?发热即指体温异常升高,正常体温小儿的肛温波动于36.9-37.5℃之间,腋下温度为36-37℃,个体的正常体温略有差异,一天内波动<1℃,发热指肛温>37.8℃,腋下温度>37.4℃,当肛温与腋下温度不一致时,以肛温为准。

根据体温的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38.0℃,中度发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

发热持续1周左右为急性发热,发热病程>2周为长期发热。

发热时体温升高1℃,基础代谢率增加13%,心脏负荷增加,发热也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体温每升高1℃,颅内血流量增加8%,发热时消化功能减退,出现食欲缺乏、腹胀、便秘,高热时可致烦躁、头痛、惊厥、重者昏迷、呕吐、脑水肿。

小儿急性发热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占儿科急诊首位,而绝大多数为病毒性感染,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咽部充血、精神好,血常规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心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CRP)均不增多。咳嗽、肺部啰音提示肺炎,呕吐、腹泻提示胃肠炎。不同症状、体征,提示疾病不同。

一般当体温(腋温)>38.5℃时予退热剂治疗,当小儿腋温>38.0℃应采用安全有效的解热药物治疗。

物理降温包括降低环境温度、温水浴、冰枕、冰帽和冰毯等,新生儿及小婴儿主要采取物理降温如解开衣被、置22-24℃室内或温水浴降温为主。物理降温时应按热以冷降、冷以温降的原则,即高热伴四肢热,无寒战者予冷敷、冰敷等降温,而发热伴四肢冰冷、畏寒、寒战者予30-35℃温水擦浴,至皮肤发红转温。

物理降温无效时,可用药物降温,儿童解热药应选用疗效明确、可靠安全、副作用少的药物,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奉君指出:小儿急性发热的病因主要为感染性疾病,常见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大多数小儿急性发热为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预后良好,但部分为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结合当前全国各地疫情呈现多点多源多发态势,小儿发热不可忽视,及时就诊为良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