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指导>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健康科普】被误解的气管插管

发布时间:2022-05-10 信息来源: 【字体:

被误解的气管插管

(重症医学科  舒镭)

78岁的李爷爷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此时,值班医生已经采取了面罩给氧等抢救措施,可是病情仍未见明显好转,李爷爷逐渐出现意识模糊,面色发绀等严重缺氧的临床表现,重症医学科(ICU)医生会诊后建议紧急气管插管,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改善呼吸或许能博得一线生机,可紧急时刻,家属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气管插管,这让参与抢救的医生们着急万分。

追问李爷爷的病史得知,李爷爷近期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过胆囊手术(全身麻醉时进行过气管插管操作),这就很奇怪!愿意全麻做手术又经历过气管插管的患者,居然拒绝气管插管后使用机械通气改善呼吸,所以,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我觉得科普一下气管插管尤为重要。    

这种例子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屡见不鲜,到底是患者家庭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导致治疗欲望不强?还是患者个人恐惧的心理因素导致对气管插管抗拒?我觉得都有,但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家属对于气管插管技术的不了解。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短时间的沟通,可能很难有效让病人了解到这项操作的利弊。甚至患者及家属往往固执且错误的,将单纯的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两项截然不同的操作混为一谈,最终导致家属拒绝进一步插管治疗。

首先,我们来科普一下什么是气管插管技术:气管插管术是医务人员经过声门置入气管导管的技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措施,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该操作能够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的成功成否、患者能否安全转运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另外,我们来鉴别一下气管切开技术:气管切开术是将颈段气管切开后置入特制的气管套管,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引流下呼吸道分泌物的一种手术。气管切开术主要适用于喉头水肿、损伤或炎症等喉源性梗阻导致经口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气管插管时间超过1周的患者、进行咽喉部手术的患者、通过内镜无法将气管内的异物取出的患者,所以这并不是呼吸衰竭情况下的首选操作,更像是一种在无法完成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达不到治疗目的之后的被迫采取的有创操作手段。所以当医生评估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建议采取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时,请大家不要过分紧张,至于患者家属经常误认为“气管插管就是切喉管”,那更是大错特错了。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在ICU的治疗过程中,经过有创呼吸机的辅助呼吸同时配合有效的药物治疗,大部分病人是能够病情好转并成功拔除气管导管的。而家属常常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就算病情好转,也不能发音,变成哑巴之类的,那就更是病友群体中以讹传讹的错误概念了,气管插管术有对咽喉部造成一定的损伤的可能,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但是与其在拯救生命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相比,相信这些并发症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都是能够接受的。

气管插管技术,尤其是紧急气管插管术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大家了解这些内容后,能减少对这项急救技术应用的恐惧及焦虑,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积极抢救,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