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指导>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健康科普】感冒高发,发烧时的几个不要!

发布时间:2023-05-24 信息来源: 【字体:

感冒高发,发烧时的几个不要

(儿科  蔡万花)

春夏气候多变,感冒高发感冒主要分为上呼吸感染和流行性感冒,不管何种一旦感冒,孩子都会各种不舒服,特别是发烧时护理不反而增加不适,甚至延误病情。

发烧是儿童感冒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烧正常小孩的体温一般为36.0~37.0℃(腋温),肛温温度36.537.5℃小儿的新陈代谢比较快,在剧烈活动,进食后或是下午体温都有波动,一般波动不会超过1℃。当孩子身体或额头发烫,脸发红,手脚冰凉,肛温≥38℃或腋温≥37.5℃,说明孩子发烧了。

发烧是身体发动免疫系统抵抗病菌的过程,能抑制病菌繁殖,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退烧的方法有很多种,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家长也会分享一些退烧小经验,一旦自己小孩发烧了就会特别紧张,不知道到底怎么护理,甚至为了减轻小孩不适,应用错误的方法。以下是小孩发烧的几个不要:

不要一发烧就开始吃退烧药!

有些家长仅凭经验,一摸小孩额头发烫,不测量体温就开始喂退热药降温。这样不仅不安全,可能会引起小孩大汗淋漓,甚至出现虚脱,精神反应差等情况。同时只退烧反而容易掩盖症状,不利于感冒恢复。

家长们应该做到先测量体温,可以选择用电子温度计测量腋温或肛温。根据测量的体温值选择用退烧药。如腋温超过38.5℃或肛温超过39.0℃,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用药。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2-6个月小孩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用药间隔至少6小时;6个月以上的可以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两次使用间隔至少4-6小时以上。不建议两种药同时使用,可增加药物的副作用,但如果用一种退烧药无效果,高烧不退,也可以交替使用,每种退烧药24小时使用不超过4次。特别是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孩,体温超过38.5℃时要立即口服退烧药及时就医。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大血管分部处,如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等。物理降温作为辅助退烧方法普遍采用,有时会引起小孩寒战、哭闹不适,特别对于5岁以下的目前已不主张使用。

不要一发烧就盖被子捂出汗!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吃了退烧药捂被子里出一身汗或让孩子发犟哭出汗,就会快速降温。这样做不仅会消耗小儿热量,更会诱发高热惊厥(俗称抽筋)加重病情。因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烧时四肢供血不足,肢端欠暖,包裹严实反而不利于散热,尤其是6月至3岁以内的小儿

家长们应该在给孩子喂退烧药后少量多餐喂温开水,衣服不易穿过多,被子不用包裹严实,更不要捂被子,使身体能充分散热。手脚冰凉或寒战时可以温水泡脚,使手脚暖和就行。注意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孩不要泡澡,避免水温影响体温升高发生抽筋。

不要一出汗就开始洗澡换衣!

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出汗了,洗个澡会舒服些,其实这个时候皮肤毛孔是打开的,一洗反而很容易再次受凉。

家长们看到小孩出汗时可以在后背垫上隔汗巾,及时擦干头部或颈部汗液,松解衣被,补充水分或果汁。等出汗停止后再洗澡更换汗湿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这时候小儿更能感觉舒适。

家长们要知道发烧只是孩子疾病的一种表现,家中应常备体温表及退热药。可以用水银计体温表,电子测温仪等。除了正确退烧处理外,还要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精神食欲不好活动减少,喜喝水,尿量少,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小孩,体温大于≥39.0℃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来医院检查就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