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指导>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医院动态】罪魁祸首竟是它? ——呼吸道合胞病毒

发布时间:2023-05-24 信息来源: 【字体:

罪魁祸首竟是它?

——呼吸道合胞病毒

儿科  徐淮

    出生1月的安安(化名)出现咳嗽、喘憋、呼吸促就诊于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罗学丰副主任医师详细给安安检查后,最终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安安的祖母很是困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感染这个病毒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科普小讲堂之——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属副黏病毒科,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该病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但飞沫和气溶胶也引起传播。

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见于婴幼儿,潜伏期约4-5天。初起可见咳嗽、鼻塞,约2/3的病例有高热,高热时间多为1-4天,少数为5-8天;约1/3患儿中度发热,多持续1-4天。主要症状为咳嗽、喘息、气促,轻症病例呼吸困难不显著,中、重症有较明显呼吸困难、喘憋、口唇青紫、鼻扇及三凹征。肺部听诊多有细小或粗中啰音,约2/3有喘鸣音。少数重症病例也可并发心力衰竭。早产儿、有基础疾病患儿多有并发症。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抗原检测和核酸扩增,病例中的安安就是在我院通过呼吸道咽拭子进行抗原检测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氧疗、补液、保持气道通畅等,注意隔离,努力防止继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雾化、拍背吸痰是简单易行的呼吸治疗手段,有助于气道湿化和炎性分泌物的清除,解除呼吸道梗阻和改善通气。

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利巴韦林可能有效)、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等,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菌药物,严重病例可应用免疫球蛋白。

疾病重在预防:1.洗手和接触防护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在流行季节需要通过勤洗手和减少接触,避免去人多不通风的公共场所;2.限制高风险婴儿去儿童保育机构,避免暴露于烟草和其他烟雾中;3.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和充足睡眠。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奉君提醒大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就像流感和新冠病毒一样,可以重复感染,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国内还没有获批上市,该病也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多数患儿能完全康复,不遗留后遗症。儿科疾病进展迅速,若有发热、咳嗽等不适,及时就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