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指导>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健康科普】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护

发布时间:2023-07-05 信息来源: 【字体: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护

(儿科   罗学丰)

进入6月,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急诊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小朋友明显多了起来各宝妈微信群里也相互讨论着关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话题;幼儿园老师每周会给家长发来温馨提示,部分幼儿园每天早晨都会有入园查体,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奉君温馨提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年龄主要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每年5—12月是主要流行季节,请各位家长尽量不带小朋友去人多聚集的地方,做好防护。

由此可见,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病毒极易感染儿童,且易造成流行,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对孩子及家长朋友们都造成了痛苦。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家长朋友们关心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咽痛、咽峡部充血并出现散在灰白色疱疹或者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自限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传染性强,全年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节高发。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和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什么关系呢?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这一大类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相似,疱疹性咽峡炎是仅仅咽峡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而手足、肛周、会阴等部位没有疱疹或皮疹而手足口病除了咽峡部位之外,还有手足、肛周、会阴等部位出现疱疹或者皮疹。这两个疾病的早期治疗原则也相同。有些孩子初期就诊时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在病程中手、足、肛周等部位可能会逐渐出现疱疹或者皮疹,医生这时会修订诊断为手足口病,这并不是一开始误诊了,而是同一疾病有些症状早期还没表现出来而已。所以,他们二者关系密切,有时会难以分清彼此。

 

孩子是怎么被传染上的呢?

密切接触传播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等,都可以造成疾病的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包括患儿咽喉分泌物、唾液、飞沫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此外,还可以因饮用或食入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通过胃肠道传播。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我们该如何居家护理呢?

1.建议居家休息,尽量减少外出,分开居住避免交叉感染。有些家长会问,大人会被传染吗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成年人都有肠道病毒的交叉免疫产生的抗体,即使感染了手足口病的病毒,患病几率也很小,当成人免疫力低下时也可能会被感染

2.多休息,多喝水,监测体温,对症处理,可以口服退热药退热

3.该病多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自己慢慢会好,但也有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 、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所以在家时,我们除了退热之外,还需要观察患儿有无重症表现,尤其<3岁患儿如果出现持续发热、精神差、频繁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这些症状,需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需尽早就医。 

孩子口腔溃疡不能进食怎么办?  

我们建议给孩子吃一些软烂或者流质食物,注意要吃温凉的食物,太烫的食物会加重孩子的疼痛感。如果孩子疼痛感特别明显,抗拒进食,我们也可以在进食前让孩子适当喝点冷饮或者吃雪糕等,进食这些冷制品可以减轻疼痛感,接着我们再进食。如果进食太少或不进食,我们也需要医生来评估是否需要补液支持治疗。

接种了手足口病疫苗或得过手足口病,还会再得吗?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家长朋友这样问:“我都给孩子打过手足口病疫苗了,为什么还会得这病呢?” 这是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而我们接种的疫苗是EV71型病毒疫苗,此疫苗只针对EV71型病毒感染有用,所以如果我们感染了其他类型的肠道病毒,我们也还是会再得手足口病的。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公共场所玩具后,要用流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吃熟食、喝开水;家里要常通风。家里衣物、被褥经常换洗和晾晒。

3.高发季节不要到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4.对宝宝玩具、个人餐具等物品做到勤清洗,常消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