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厨房里的中药
厨房里的中药
(中医科 杜元平)
中药的发明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若干特点。厨房作为家庭的重要部分,发挥着第一要务,中国人追求的不仅是吃饱,更是美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哪些调味品是隐藏在厨房里的中药,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名非生姜莫属,生姜药性:辛,微温。功效主要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证呕吐、肺寒咳嗽、鱼蟹中毒等。
第二名当属大蒜,大蒜辛,温。功效主要是解毒消肿,杀虫、止痢。还能健脾温胃,增强食欲。
第三名花椒,花椒辛温,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腕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湿疹瘙痒等。
除了以上,还有下列常用:
紫苏:辛温,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脾胃气滞、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葱白:辛温,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用于风寒感冒等,还有散结通络下乳之功能。
肉桂(桂皮):辛甘,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痛经、肾虚眩晕。
小茴香:辛温,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腹痛痛经、食少吐泻等。
八角(大茴):辛温,功效: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胃寒呕吐、肾虚腰痛。
胡椒:辛热,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等。
除了这些,还有良姜、草果、砂仁、丁香、白蔻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调味中药药性大都属于温热之品,按中药理论说属于“发物”,急性感染性疾病、高代谢性疾病、慢性疾病发作期及阴虚阳亢病人等都需注意应用,可能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