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跨学科协作,共同开展吞咽障碍精准康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跨学科协作,共同开展吞咽障碍精准康复
(康复医学科 武思盟)
人们常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爱在一日三餐。但在生活里,有些人没办法“好好吃饭”:中枢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帕金森病等;口咽部器质性疾病,如口腔及头颈部恶性肿瘤或赘生物;口腔、鼻咽及头颈部放疗或化疗后等。其中,吞咽障碍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据统计,约一半以上的卒中患者会发生吞咽障碍,其中小部分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无症状”吸入食物或液体(误吸入气管)。
这些患者无法安全进食,不仅会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也大大增加误吸风险,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为了更好地给吞咽障碍患者寻求优良的治疗方案,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一直在进行多学科协作,以团队合作模式完成。医生、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同时密切配合,形成一体化的康复治疗模式。
近期,神经内外科护理团队就邀请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刘丽娟为护理老师们进行了《食物性状分类及VVST-CV的测试方法》的授课。
刘丽娟在课上图文并茂地展现从评估—准备—基础训练—咽部冷刺激—协助进食—评价的整个标准化流程对吞咽困难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护理展开了讲解,并现场演示了低稠、中稠、高稠等不同食物性状的调配方法。
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1.保持口腔卫生,可用软毛刷蘸取淡盐水轻刷双侧面颊,舌面和舌两侧,上颚,牙齿等,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从而可以增加患者口腔的敏感度。
2.调整食物的质地、黏稠度、调配合适的食物、使患者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吞咽。
3.改善进食功能的代偿手段有食物质地的调整,体位的改变,包括躯干体位改变和头部姿势改变,如进食时应用代偿方法的转头吞咽和气道保护手法等。选择适合患者的营养供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