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浅谈多重耐药菌
近期,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人满为患,入院患儿中大部分是流感和支原体肺炎,相较于往年,今年有很多混合感染。在严格落实治疗规范的情况下,新入院患儿当天未使用药物之前会进行痰培养检测,检测结果中一个月就有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多重耐药菌感染呢?值得我们家长重点关注。
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多重耐药菌是怎么流行的?
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感染源: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被多重耐药菌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工作人员的手。
第二,易感人群:包括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婴幼儿及老年人,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者。
第三,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感染多重耐药菌会给患者及医疗机构带来什么后果?
1.治疗困难: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使治疗变得困难,需要使用更高级别的抗菌药物或联合用药。
2.病程延长: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治疗周期通常较长,需要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
3.增加医疗费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需要使用更高级别的抗菌药物,导致医疗费用增加。
4.增加死亡风险: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5.传播耐药菌:多重耐药菌可以在患者之间传播,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医院内感染的暴发。
如何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有赖于感染控制及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控制是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式。其中手卫生又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它包括洗手和手卫生两种方式。
隔离预防措施的实施包括:1.应尽量单间隔离。2.无单间,床旁隔离将相同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3.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性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减少或避免设备共用。
何时解除隔离?
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患者标本连续3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
当前,多重耐药菌在全球的蔓延,对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已构成严重威胁,如放任耐药问题不管,可能使人类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所以,我们要倡议社会公众:1.慎用抗生素:不要盲目购买或随意服用抗生素。2.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尤其是住院或进医院陪护、探视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手卫生。3.提高免疫力:养成良好的行为和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抵抗力。
一直以来,致病微生物的抗药性增强,越来越多的常见感染将变得更难治疗。新的耐药机制不断出现并趋于复杂。此外,由于抗菌药在医疗及养殖领域的大规模地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抗菌药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痛点。所以,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需要人人参与,多部门多学科协作。
(来源:儿科 徐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