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淋巴水肿,你知晓吗?
淋巴水肿,这一看似陌生却广泛存在的疾病,正悄然影响着全球约2.5亿人的健康。作为一种由淋巴回流障碍引发的慢性疾病,淋巴水肿不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在心理层面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日,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迎来了一位“胖胖的”患者吴阿姨。吴阿姨今年54岁,于2022年12月行乳腺肿块切除术后病检确诊为左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既往有左上肢淋巴水肿病史。半年前,吴阿姨左上肢出现肿胀,下午明显,晨起水肿稍减轻,能正常活动,起病后自行功能锻炼,并无特殊处理,1周前,无明显诱因左侧上肢水肿情况进行性加重。吴阿姨感到惶恐不安,经各渠道了解后最终决定来到市二医院进行治疗。入院后经过完善检查,排除了血栓可能,最终确定为淋巴水肿,淋巴水肿治疗师汪婷在查看吴阿姨情况后随即开始淋巴水肿CDT治疗,减轻水肿,治疗过程是痛苦的,但好在结果是甜的。14天后,吴阿姨的上肢水肿明显消退,整个人轻松了许多,脸上也开始绽放笑容。
一、什么是淋巴水肿?
简而言之,是由于淋巴系统受损,导致淋巴液无法正常回流,从而在组织中积聚,引发水肿、慢性炎症和组织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淋巴系统作为人体的重要防御系统,负责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同时参与免疫反应。当淋巴管或淋巴结受损时,淋巴液回流受阻,富含蛋白质的流体在组织中积聚,导致身体的一个或多个区域肿胀。
淋巴水肿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淋巴水肿通常与淋巴管发育不全或发育不良有关,而继发性淋巴水肿则多因肿瘤手术、放疗、化疗等因素导致淋巴管被破坏或阻塞。
二、淋巴水肿的危害
淋巴水肿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导致皮肤紧绷、粗糙,甚至呈现橘皮样改变,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由于水肿部位聚集的蛋白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加上淋巴循环障碍导致的免疫功能受限,患者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包括皮肤的严重细菌感染和淋巴管感染等。此外,长期存在的淋巴水肿可能导致皮肤变硬、纤维化,甚至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三、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管理
淋巴水肿一旦发生,往往难以逆转,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与管理措施:
1.勤观察:定期观察患肢有无肿胀、沉重、紧绷、麻木等异常感觉,以及活动是否受限。
2.防感染: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蚊虫叮咬以及诊疗时在患侧肢体进行注射、抽血等治疗性操作,防止外伤和感染。
3.不受压:避免患肢受压,如测量血压、穿紧身衣等,不佩戴过紧的饰品,避免患侧卧位。
4.温度适宜:保持水温恒定,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避免蒸桑拿、热浴等高温环境。
5.控制体重: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保持理想的体重,避免患肢过度疲劳。
6.预防性穿戴:术后可预防性穿戴弹力袖套或压力臂套,以减少淋巴液在患肢的积聚。
7.早期治疗:一旦出现淋巴水肿的症状,应立即联系治疗师或医务人员,进行早期治疗。
四、淋巴水肿的治疗
淋巴水肿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保守治疗包括手法按摩、淋巴手法引流、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频电疗仪、超声波疗法等,对预防淋巴水肿的形成和治疗轻中度淋巴水肿有较好疗效。对于已形成的严重淋巴水肿,则需要手术治疗,如血管化淋巴结皮瓣术、淋巴静脉吻合术等。
淋巴水肿虽然是一种难以逆转的慢性疾病,但通过有效的预防与管理,我们可以减缓其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注淋巴水肿,关爱健康生活,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温暖。
(来源:肿瘤中心 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