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常德日报】爱心,点亮生命之光

发布时间:2013-12-30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爱心,点亮生命之光

mdash;mdash; 市第二人民医院加强文化建设见闻 

(常德日报12月30日《卫生常德版》)

 

        这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医院。她偏居于德山脚下,静静地驻守在城区的南大门,播撒着善德的种子,守护着人们的健康平安,她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市第二人民医院。

        去过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大概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院内郁郁葱葱,环境优美,医疗设施齐全,临床学科齐全,而其优质的医疗技术与服务更令人口耳相传。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制约,多年前的市第二人民医院名不见经传,人才流失严重,医疗设备比较落后,人心相当涣散。是什么让患者对医院称赞有加,让所有职工爱院如家?深冬时节,记者多次走进市第二人民医院去寻找这背后的答案。

        奉献与担当:

        让仁爱文化生根发芽

        12月3日,该医院护士邱凤顺利完成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后返回常德。她成为全国第3869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常德经开区第一位成功捐献的女性志愿者。今年31岁的邱凤,是该院妇产科护士长,已从事医务工作12年。2011年10月14日,该院医务人员参加了湖南省红十字会、常德市红十字会发起的2011“白衣天使再筑生命长城”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登记活动,她成为一名志愿者。今年的 12月2日,成功为一位再生障碍性血液病患者捐献了“骨髓”。 无独有偶,早在去年11月21日,该院 “80后”外科医生向丹前往湘雅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位14岁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像二医院医护人员如此热心公益绝不是偶然。今年5月,该院主动联系了市红十字会,在医院内开展宣传“献血、献骨髓、献人体器官”的“三献”活动。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负责人钱岳表示, “以往常德市各单位号召献血情况很常见,但号召员工支持器官捐献工作的还是破天荒的一次。”当天,该院就有4名医护人员郑重填写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创下常德市2011年11月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单日入库人数最多的纪录,二医院医务人员的爱心义举一时传为佳话。

        曾被各级媒体广泛关注报道过的医师周元甫,虽身患绝症,但20年来如一日立足岗位,坚持投入到医疗卫生的第一线,始终将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正是他这种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全社会,为全体医护人员树立了榜样。

      “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作为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能紧盯住经济效益不放,作为公立医院,社会效益也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医院要有起码的奉献与担当。”该院党委书记吴海燕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一句奉献与担当道出了二医院品牌背后的精神内核。在医院门诊大楼,真诚、仁爱、精业六个大字赫然眼前,这既是医院的院训,更是医院的核心文化。“要想赢得社会的认可,我们不仅要改善医院环境,提升医疗水平,还要树立医院的文化品牌和形象,让核心价值观深入到每一个职工的心中。”吴海燕进一步解释说。

        说到底,医疗事业是爱心事业。因此,无论是社区义诊,还是慰问抗战老兵;无论是免费送医赠药,还是为困难患者组织爱心接力;无论是义务献血,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都有二医人靓丽的身影。

        真诚与精业:

        让管理文化溢满亲情

        没有文化的集体是没有活力与希望的,文化建设对一所医院来说尤为重要。近年来,医院着力以文化铸品牌、树形象,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变高压式的管理为亲情化管理,让每位职工都有爱院如家,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该院院长张勇告诉记者。

        该院一位医务人员感慨:刚开始在医院内部有这样一种看法,文化建设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实在在的意义。但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文化建设不仅树立了医院的形象打造了品牌,还激发了全体职工爱院热情和活力,提振了医院的精神风貌和发展信心。

        近年来,该院通过开展一系列调研与举措,逐步搭建良好的文化平台,营造了医院独特的文化氛围。建设学习型医院,2012年4月开始开展以“亲近书本,崇尚阅读”为主题的读书会活动,团委购买百余本好书,在院内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推行“星级”服务,每季度开展“最佳医生、星级护士、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并对获得者给予重奖,掀起“争当岗位服务明星、服务标兵的竞赛热潮,力争每位员工在每一个环节让每一位患者满意,并引导职工规划职业生涯。同时,通过举办“文化大讲堂”、组织特色活动建设精神文化,展现职工队伍良好精神风貌;通过确立院训、院歌树立医院品牌文化,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医院文化队伍建设,充分挖掘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医疗活动中的闪光点,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铸就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队伍。据统计,两年来,在省市媒体上稿达到了近200余篇,一大批先进典型、优秀事迹被广为传颂。

        该院骨科医护人员吴梦莹这样写道;“谢谢二医,是你让我们知道有一种职业可以为其付出所有,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谢谢二医,是你让我们学会怎样推广医院、宣传科室、营销自己。”

        “只有医务人员自身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才会更加视病人为亲人。”张勇说。医院良好的氛围,不仅增强了全体职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更让他们处处以病人利益为重,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医护人员退还的红包就达54人次,总金额近3万余元,收到患者送来的感谢锦旗达27面。   

       “专科强院”战略:

        让学科文化引领发展

        去年6月,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设计师刘伟因车祸造成右臂折断,被送往该院救治。该院骨科专家张丕胜带领专科医生冒着风险,为他紧急实施离断肢体再植手术,创造了生命奇迹。

        而在二医院,类似的生命奇迹屡见不鲜。今年2月8日,长张高速公路斗姆湖路段因道路结冰发生特大车祸,该院紧急出动,在超负荷的状态下与死神争分夺秒,救治的31名伤员中,无一例出现死亡。

        无论是胰腺穿刺活检,还是胸廓成形术的成功开展,无论是多器官衰竭危重病人的重生,还是肿瘤靶向微创综合治疗技术实施,都无不彰显了二医院创造奇迹的精湛医术,标志着二医院诊疗水平迈进的新高度。

        然而这一个个奇迹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该院牢固实施“专科强院”战略,培植特色优势专科的结果。3年来,该院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引进了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钬激光、经脾肾治疗仪、大C臂、肿瘤免疫治疗仪和多台血液透析机等设备。充分运用医院现有人、财、物的优势,加大对骨科、肿瘤中心、疼痛科等重点科室的扶持力度,在人才引进和设备配置方面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遴选一批优秀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医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优先派出进修学习和深造。招聘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各学科后备人才库,每个学科、专科及每个技术项目都要形成人才梯队。

        通过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的建设,打造出多个学科品牌,形成拳头学科群,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提升医院医疗技术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该院能顺利开展各种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疑难病症的诊疗和各种疑难复杂手术。疼痛专科在本市率先开展慢性疼痛治疗,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并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无痛胃肠镜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不断壮大肿瘤中心,以生物免疫治疗、外放疗和介入术为依托,在肿瘤治疗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水平。

        “明年我们的儿童医疗中心将正式启动建设,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通过未来5年努力,将二医院打造成一家三甲综合性医院,更好地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张勇掷地有声地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