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常德晚报】“天下第一痛”惹祸 董奶奶多年不敢笑

发布时间:2015-04-28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天下第一痛”惹祸   董奶奶多年不敢笑

(来源:4月22日《常德晚报》)

        因为患有三叉神经痛,78岁的董奶奶已经多年不敢笑了,也不敢大声说话,连吃饭都得小心翼翼。近日,董奶奶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了“射频热凝术”,成功解除了数十年来病痛的折磨。

        董奶奶被“天下第一痛”  折磨30年

        什么痛是“天下第一痛”?癌性痛?分娩痛?偏头痛?烧伤痛?其实这些都不是,而是三叉神经痛。家住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董奶奶深受这种病痛困扰30年。

        30年前,董奶奶出现右侧面部疼痛,并伴有牙龈和牙齿疼痛,每次发作时,头部、右侧面部疼痛难忍,开始以为是牙痛,还拔了牙,但疼痛并没有解除,医生建议开放手术治疗,只是董奶奶一听手术就害怕了,坚持服药来缓解。刚开始服药的效果比较好,症状也得到了缓解,虽然会出现间断性疼痛,不过间隔的时间较长,董奶奶也没太在意。“这几年,疼痛突然加重,发作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不管是洗脸、刷牙、吃东西,甚至笑一下都可能剧烈疼痛。”董奶奶说,因为这“天下第一痛”,她这几年来几乎不敢笑,不敢说话,甚至害怕吃饭。

       直到日前,董奶奶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了微创手术——“射频热凝术”,终于结束了漫长的疼痛史。

      “天下第一痛”  微创来解决

        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宋海告诉记者,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一侧或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痛如放电、刀割样的疼痛,是一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大脑会逐渐萎缩,血管会移位,然后压迫到某些神经,最后导致神经传导的“短路”。简单地说,就是将之前的触觉全部转变成了痛觉,所以才会形成“天下第一痛”。病患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女多于男。严重的话,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发作时,常常疼痛剧烈。如果将痛苦划分为10个等级,严重的三叉神经痛可以达到9到10级。

        “此前,治疗三叉神经痛一般是服药和开颅手术。”宋海解释,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早期可口服止痛药物,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等并发症。传统开颅手术是将病人的神经直接切除掉,不仅手术风险大,还可能会导致病人的面部表情功能受损。而现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为患者采用的“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皮肤微创穿刺无需开切,住院期短且费用低,立刻止痛,安全性高,而且对面部功能不会有任何影响。“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手术,我们科室现已开展这项手术近5年,为众多患者阻击了‘天下第一痛’。”宋海介绍。

(编辑:庞贵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