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全力以赴,只为救治重症患者
全力以赴,只为救治重症患者
□本报记者 蒋文辉 通讯员 张梦婷
“感谢医院,让我90岁的母亲感染新冠病毒后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目前,我母亲已经恢复了健康。”近日,多条这样的感谢信息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送达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医院)。市二医院在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方面有哪些亮点,记者来到该院重症医学科(ICU)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
满床运行 全力保障患者救治
“近段时间,医院收治了新冠病毒感染者800多名,其中达到重症和危重症需要到ICU监护治疗的患者有30多个。这些重症患者大多都是合并基础疾病的70岁以上的老人,来就诊时往往有呼吸困难、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1月9日,市二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罗林介绍。
目前,市二医院已经调配一切人力、物资、设备来保障患者救治,床位满负荷周转。内科专家驻点外科科室指导,重症或呼吸科专家协助儿科、妇产等科室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实行三级排班制度,确保患者不论在什么科室都能得到规范、科学、有序的救治。根据统筹安排,医院增加了ICU(2病区),配备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并新采购了一批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大幅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俯卧位通气 助力患者康复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第十指导组来市二医院检查指导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时,对市二医院采取提前干预治疗,有效降低重症率给予充分肯定。对于症状较轻的感染者,该院提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其由轻症转为重症。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市二医院不仅强化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更注重对其基础性疾病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一人一策,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健康。
第十版新冠感染诊疗方案提出,俯卧位通气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俯卧位通气也是市二医院新冠救治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被救治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上呼吸机的患者中,大部分都需要进行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是一个力气活,需要一个熟练的团队配合。每次翻身需要5到7人共同配合才能将患者进行180度翻转,同时要确保安全。
“第一次去重症医学科帮忙,帮助患者翻身比想象中更累,有的患者体重160斤左右,6个人配合都很费力气,翻完十几个患者,我们全身都已经汗湿了。”市二医院财务科范德阳分享感受时说道。
为了推广俯卧位通气,市二医院组织拍摄了科普视频,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吴慧演示,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发布,指导患者治疗,缓解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低氧血症。
超负荷工作 提升收治能力
从2022年12月中旬至今,市二医院已有多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在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带病坚持工作,他们实在难受也只是调休1至2天,不会请假。
“医院这段时间危重患者人数增多,基本上大家都会加班。”市二医院ICU(2病区)负责人孙铭阳表示,大部分医护人员加班都是白班接着晚班连轴转。市二医院运营管理部童梅曾是一名护士,因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被分配到ICU支援。疫情三年来,每一次她都是主动请缨,铆足干劲做好每一份工作。
“嘀、嘀……”随着患者监护仪上心率的逐渐恢复,护士郑冯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胸闷和眩晕瞬间袭来,她这才想起自己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还发着烧。她说那一刻只想好好休息一会儿,但是这些重症患者,一定要把他们安全地交给接班的同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刚休完产假上班的刘晋辉和李佳,每天从早到晚坚守在病房;张健炜、周文权和翟娜娜从隔离病房转战重症监护室,从未有过半点推诿;年轻护士刘媛和熊美容,即使累到腿像灌了铅一样,依然小跑着去护理患者……
市二医院党委书记马明祥表示,随着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增加,市二医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扩容重症床位、分级分类收治、人力统筹调配、落实医疗物资保障等,全力提升收治能力;通过成立院级重症专家组、开展医护人员培训等方式,努力提升医疗救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