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医疗资讯】我院外科成功实施第1例“镜面人”手术

发布时间:2011-09-07 信息来源: 【字体:

 (文:冉高梅)

     54岁的高女士,日前因“反复左上腹饱胀不适三月”而入住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入院后,医生给高女士进行了彩超等相关检查,结果让医护人员们大吃一惊mdash;mdash;从影像资料上可以清楚看到患者的肝脏、胆囊、十二指肠、胰头等脏器不是位于腹腔右侧而是位于左侧,心脏、胃、脾等器官则位于腹腔的右侧,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右侧,属全内脏反位。据为病人主刀的外科吴军教授解析:医学上称这种内脏全部长反的人为“镜面人”,就如同在镜子中看见自己一样,其出现的概率只有几百万分之一。随后确诊,患者患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脏镜面反位”。

  “内脏反位常见两种情况”外科吴教授介绍说:“一种是全内脏反位,医学上把这类人称为“镜面人”,其发病率为1:60000-1:80000;另一种为部分内脏反位,多伴有其他复杂畸形,发病率低于1:100000”。目前,对引起内脏反位的原因尚无定论,多认为成因是父母体内基因的一个位点出现突变,由于这种突变是隐性遗传,所以遗传的几率很低。虽然“镜面人”的五脏六腑全部错位,但只是内脏位置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未改变,他们的生理功能与正常人一样,因此对健康、生活没有太大影响。

   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的畸形,多因为在胚胎发育中基因错位所致。虽然只是例普通的胆囊结石,但由于她的器官全部反位,手术难度很大。一般情况下外科医生在实施手术时,通常是站在患者左边用右手操作器械,但是这次患者的器官全反,因此医生在操作时感觉极不习惯,另外因手术操作的思维惯性,视觉错位,以及术者左右手的差异等原因,造成术中操作的不顺手感,尤其解剖胆囊三角时比较别扭。若不辨清解剖关系,极容易造成胆道误伤,术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吴教授也指出全内脏反位的操作要点是:眼手一致,时刻保持反向思维。

  全内脏反位,除了脏器的位置与正常位置相反外,多不合并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可无临床症状。当合并某些脏器病变时,临床所表现出来的病变部位与正常人完全相反,所以手术切口位置须作相应调整。

  我院第一例镜面人手术外科组织专家小组,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并对病情进行评估,研究制定了手术方案,在吴军教授的带领下于9月2日上午9点左右进行手术,手术进行近一个小时左右,成功完成了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正在恢复中。

(编辑:庞贵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