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奇迹-重伤患者赵跃华在我院成功救治
(来源:常德日报)
时间倒回到2008年8月15日,当日大雨倾盆。
深夜11时,一声巨雷,万家灯火骤然熄灭。44岁的赵跃华正在鼎城区一家私营企业的塑料制品生产线上。停电了无法继续工作,在黑暗中等待了20分钟,她和工友徐联红离开工厂,走在回德山家里的路上。
平常,回家的这段路步行只需40分钟,然而这次,赵跃华却“走”了整整17天。
车祸突如其来
赵跃华和徐联红冒着风雨走到武陵镇王家铺路段时,一辆东风牌客车向她们撞来。徐联红被当场撞飞,脑部、肺部、胸部等多处受伤,重度昏迷的赵跃华被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
10月22日,在租住的德山大曲酒厂单身宿舍里,赵跃华至今不敢相信,简直就像做了一场梦,在梦里经历了一场生命的考验——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
“武陵镇王家铺路段有两名车祸伤者,请立即前往救治。”8月16日凌晨1时许,接到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车立即出发。
“当晚雨下得很大,我们赶到现场时,两名伤者都已经重度昏迷。”当班的张学民医生回忆。由于车祸发生的时间在深夜,经过这段路的人很少,她们在雨中躺了一段时间,并且已经溺水。
经过初步检查,两名伤者脑挫伤、多根肋骨骨折、肺挫伤、创伤性休克,加之吸入雨水,导致呼吸困难,全身发绀,呼吸衰竭。切开气管,吸出气道内的大量血液;做心脏按压,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心电图、CT扫描,“抢救生命一分钟都耽误不得。”院领导、急诊科、外科、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组织参与抢救。
生命与时间在赛跑,十万火急之时,闪电后一声巨雷,医院顿时停电。怎么办?院领导当即决定:备车,转院!
1分钟后,伤员正被抬上救护车,幸运的是供电恢复正常了。此时,医护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入院1小时后,徐联红因严重颅脑外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凌晨5时,赵跃华的伤情基本得到控制。
面对不明身份的“无名氏”昏迷伤者,医院除了及时全力抢救,还要做的便是通知家属。可家属在哪?通过多方努力,当天下午,家属赶到医院。
赵跃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第三天,一直昏迷的赵跃华出现周身变乌,呼吸急促等症状。肺部扫描,甚至出现了“白肺”——肺部棉花絮状改变,见不到肺纹理,表明肺部严重感染。
情况紧急。医院组织医术精湛的医疗人员进行会诊,调整治疗方案。外科主任高德辞眉头紧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很难避免的合并二重感染,处理非常棘手。“关键是攻克感染关和营养关,要更加细致地做抗炎、脱水、护脑等综合性处理,定时换药,护理到位。”大家达成共识。
入院一周了,赵跃华的伤情不断反复。透过重症监护室的玻璃看着不省人事的妻子,赵跃华的丈夫掂量着手中的缴费单,紧锁眉头一筹莫展。对这个生活拮据的打工者家庭来说,这场飞来横祸让他无法承受。女儿曾媛整日泪流满面,希望能够发生奇迹挽救母亲的生命。医护人员看在眼里同样揪心,他们轮流给父女俩打气。车祸发生后,肇事方只送来很少一部分医疗费。但是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医院多次专题研究赵跃华治疗费用的问题,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对赵跃华进行全力抢救。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兼医务科长谭大林拿出一份《财务催款通知书》,“她至今还欠医院3万7千元医疗费,但医院要对每一位病人负责,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
由于伤情严重,赵跃华多次出现生命危险。医院请来了湘雅附属三医院呼吸内科专家刘宗道教授会诊,亲自操作支气管纤维镜,进行吸痰处理。擦拭身体、清洗口腔、肢体按摩、排尿排便……昏迷的赵跃华需要特护。医院选派了一批有经验的护士,一天三班,24小时不间断进行。
9月2日的午后,“醒了,醒了,赵跃华醒来了!”医院走廊里传出护士喜悦的呼叫。赵跃华双眼微微颤动着,在大家的呼喊中,睁开了眼睛。17天了,多么难能可贵的第一步。这一天,她终于脱离了呼吸机,也预示她成功脱离了危险期。
“这是医学上的奇迹。”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向记者介绍,以前没有采用呼吸器治疗的情况下,此类伤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即使医疗条件改善后,死亡率也在70%左右。
“妈妈,我和爸爸不能没有你”
赵跃华车祸前两天,女儿曾媛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只考上了专科,我不想去读。”腼腆的曾媛如是说。如果没有这场灾难,此时她应该在大学课堂,但她执意留在妈妈身边,照顾妈妈。其实,赵跃华明白女儿的心思——妈妈没有完全恢复,女儿放心不下。这起车祸之后家里一贫如洗,还欠医院几万元的费用,女儿想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回想起妈妈出车祸那天,曾媛仍然心有余悸。她和父亲找了很久终于在医院病床上找到妈妈,曾媛几近晕厥。父女俩一直坚守在病房外,女儿一遍遍地呼唤妈妈:“妈妈,你要快点好起来,我和爸爸不能没有你。”如此深厚的亲情,使得医务人员和病友们无不为之动容。
38天后,赵跃华出院了,一家人一一向医务人员谢别。在家休养的日子,白天,丈夫在酒厂打工,女儿在家陪护,按摩喂药,做饭洗衣,全是女儿一手操办。家中的一台黑白电视是惟一的娱乐,晚上,一家子围坐在床边看电视聊天。大概是“在鬼门关走了一趟”,经历了一次生死离别,一家三口特别珍惜如今的幸福时光。
“搭帮医院,搭帮医生……”赵跃华的母亲见人就夸,老人家满脸的感激。她和老伴从鼎城区蔡家岗老家提来一只老母鸡,给女儿补补身体。
“就像做了一场梦。”赵跃华笑笑,苍白的脸上泛起红晕。从医院里醒来时,赵跃华不知道身处何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够挺过来,赵跃华感到非常幸运。“身体好了我就去工作,丈夫和女儿都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他们。”
(作者:文斌 韩冬 张桂凤)
(编辑:唐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