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医者仁心暖人心 锦旗传递医患情
近日,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十九病区接连收到患者送来的感谢锦旗,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一句句真挚的感谢,不仅仅是荣誉,更是深深的信任与认可。
妙手丹心祛病痛
“快看,有人送锦旗来了”。一位正在护士站办理住院手续的患者惊讶地说。大家的目光随即聚焦到了郭阿姨身上。只见郭阿姨微笑着,手里紧紧握着一面鲜红的锦旗,上面写着对刘段医生的感谢之词。
“这锦旗是送给刘段医生的。”郭阿姨解释道,“刘医生帮我把病治好了,我当然要来表示感谢。”原来,郭阿姨之前在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在刘段医生的精心治疗下,郭阿姨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回想起住院的时间,郭阿姨有些感慨。“那段时间,我总是偷偷下床活动,虽然医生护士们一再叮嘱我要卧床休息,但我还是忍不住。”郭阿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每次被他们发现,我都会说‘没事的,我不疼了’。但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总是耐心地劝导我,提醒我下床太早对术后恢复不利。”
郭阿姨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这段时间,你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该怎么做,虽然我有时候不听话,但我心里都明白你们是为了我好。”说着,郭阿姨将手中的锦旗递给了刘段医生,表达了自己最真挚的谢意。
刘段接过锦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他说,“看到您康复得这么好,我们也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拒收“红包”,不拒心意
“我昨晚一整晚没睡”“在客厅坐了一夜”“那种滋味太难受了”。左下肢反复疼痛让刘先生饱受煎熬,在当地医院进行保守治疗后疼痛并未见缓解,最终来到了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
办理住院前,希望医生能对他多些关照,刘先生准备了红包,主管医生于坤东坚决拒绝了刘先生这份特殊的“好意”。在医疗行业,红包现象曾经是一个难以根除的顽疾。患者出于对手术的担忧和对医生的不信任,往往希望通过物质表达来获得更好的治疗。于坤东说“治病救人是身为医生的职责,您的康复就是最好的回报”,在经过了精心治疗后,刘先生左下肢的疼痛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出院前,他与家属特意送来了一面锦旗。
重拥梦乡的感恩
来自长沙的黄女士被失眠纠缠了整整三年。起初,只是工作压力大时偶尔难以入睡,她并未在意。可渐渐地,失眠成了常态,夜晚变得无比漫长。夜幕降临,她躺在床上,大脑却异常清醒,各种思绪如脱缰的野马般肆意奔腾。长期的失眠让黄女士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失眠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她的世界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霾笼罩,看不到一丝光亮。偶然间在自媒体看到能够治疗失眠问题,黄女士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了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遇到了罗晶晶主任。罗晶晶耐心地倾听她的诉说,仔细询问她失眠的细节,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长、多梦情况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每一个问题都不放过。经过治疗,黄女士的睡眠状况有了改善。从最初只能睡一两个小时,到后来能安稳地睡上四五个小时,再到如今可以一觉睡到天亮,每一点进步都让她欣喜若狂。她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工作重新步入正轨,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色彩。
回到生活正轨的黄女士将精心准备的锦旗寄到了医院。罗主任收到锦旗时说到:“当医生的快乐就是帮患者解决了问题。”这面锦旗,是黄女士重获新生的见证,也是对医生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最好褒奖。
锦旗作为传统的感谢方式,承载着患者对医生的真挚感激。它不像红包那样带有功利色彩,而是纯粹的情感表达。一面锦旗,凝聚着患者对医生医术的认可,对医德的敬佩。在医患关系中,用专业和操守赢得患者的尊重,用爱心和责任心架起医患之间的信任之桥,真诚和理解远比物质更重要。
(来源:十九病区 姚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