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影随行
妻 影 随 行
文明创建之我见系列报道(二)
(文:一点然)
前言:走进残障人士家庭,观察其日常的一天,感受其生活的艰辛,探寻其监护人的心路,思考社会能做些什么hellip;hellip;
2011年8月2日,星期三,晴,最高气温39℃。丈夫:双下肢2级病残,体重71公斤;妻子:身高1米53,体重48公斤。
早晨六点,室外的鸟声唤醒了熟睡的人们,东方冉冉升起的刺眼阳光,预热着空气和大地,气温开始了新一轮爬升。妻子起了床,先自行洗漱整发,随之替丈夫按摩、穿衣理鞋袜、如厕等事宜,再请姐妹帮忙抬其下楼至三轮电动代步车。尔后妻子熟练地骑上自行车护送丈夫行进在上班的路上,中途路过医院食堂买二个煎饼当早餐。七点二十分,妻子打开丈夫上班的诊室通风换气、烧开水、清理桌面、打扫室内卫生、帮助丈夫落座并穿好工作服,一切井井有条,就象电脑工作程序化。七点四十分,一切安排妥当后赶往菜市场,选购所需的物质,回到家整理完内务已是九点。稍作休整后,外柔内刚的妻子把剑论道玩起了太极拳。
中午十二点,妻子早早备好了午饭静候丈夫下班归来。因上下楼不便,夫妻俩的午餐只好在屋外路边树荫下进行。一切看似平凡而又简单,但其间仍不时溢出饭菜的飘香,流露出夫妻二人的笑颜。
吃过午饭,约十二点半,妻子又匆匆赶在陪丈夫上班的途中。因为下午一点至五点半轮到妻子照料病重卧床不起八十余高龄的母亲。行进在50余度的水泥路上,热浪翻滚,火辣的阳光炙烤在人的头额部、手臂上,隐隐作痛。这样的生活经历,夫妻俩似乎已习以为常,也全然没有更多理会。妻子仍旧使劲地蹬着自行车,任凭汗水不停地流淌。
下午六点,午餐时剩下的冷菜冷饭夫妻二人一人一碗充饥。稍后,妻子一天中第二次请来姐妹们抬丈夫上楼,帮其洗澡、搀扶上床、打开电视机选择其喜欢的频道节目。安定好丈夫,妻子还不时忙里偷闲跳跳广场舞。待处理完个人卫生、洗完衣服已是晚九点。再次替丈夫按摩后,忙碌的一天总算告一段落。疲乏的身躯刚一躺下,很快就进入了梦香。梦里替丈夫翻身、端水hellip;hellip;
这一天,是丈夫47岁生日,上班时丈夫收到了单位100元生日红包问候。家中没有鲜花、没有蛋糕、更没有生日宴席,只有爱女的短信祝福和妻子默默的渴望,渴望丈夫哪一天能站起来。
这一天,只是人世间岁月中极其普通的一天。这一天的生活,也只是残障之家平凡生活的一个缩影。平日里,每每遇到丈夫闹肚肠,一日如厕多次,无论妻子到哪里,都得随叫随到。雨天一身湿,冰雪路难行的滋味,只有夫妻二人知晓。最大的困境莫过于妻子的身体出现痛痒,一家的生活近乎瘫痪。
我问过妻子对生活的感想,她简单而又淡定地回答:“悲也一生,乐也一生”。
夜深了,我独自躺在床上,一个善良、坚韧、勤劳、乐观的女性形象浮现在面前。在这一家,妻子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似乎稍有减速其家就会出现偏斜、甚至崩塌的危险。
我赞美中国女性的勤劳和善良,我更讴歌残障人士之妻的坚韧与乐观。你用弱小的身躯撑起小家的一片蓝天;你用勤劳的双手营造自家的极致温馨;你用坚实的双脚踏出病夫的希望之路;你用真挚的大爱温暖丈夫的不残之心;你用坚韧的毅力跨越生活的坎坎坷坷;你用质朴的善举书写社会的和谐文明。勤韧真善现乐观,日月可鉴动长天。你是中国女性的一位代表,你更是残障群体身后的一座丰碑。(编辑:庞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