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坚守之十—他,他令我感动

发布时间:2010-10-19 信息来源:病理科 【字体:

坚守之十

——他,他令我感动

 

我早就认识他,但在2004年他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入了我关注的视野。那是在一例外科病人手术后标本刚固定后不久,他来到病理科,礼貌地说想看看这个病人的手术标本,我很纳闷,B超医师看病理标本?这还是头一次。我急忙起身,找到这个标本。然后从病理专业的角度简述标本的特征。他看得很投入,是上看、下看,正面看、切面看,那认真劲儿比病理专业医师还专业。他不但看,还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从与他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每当外科、妇产科有经过B超检查了收住院需要做手术的病人,只要做大型手术他都会亲临手术室看台观摩手术过程,手术切下的标本送到病理科后,他会在第一时间到病理科要求我们把标本展示给他看,并求证每一例手术切除标本的最后病理诊断。说实话,一次、二次,我们愿意接受而且欢迎,三次、四次……次数多了我们也会烦。但是不管你是笑脸相迎还是面露愁容,他始终都是温和地“求助”于你,目的只有一个,看到病理标本并最终得到病理诊断结果。由于他的执着,最后我们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并从心底里默默地承诺:只要他需要,我们都热情配合,提供机会并且从病理的角度对疾病的病理变化进行一些讲解,这使他兴奋不已,从此他也与我科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无独有偶,2007年病理科搬迁至医技楼后,又一位熟悉的面孔也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出现在病理科。每当有经过放射科检查并收住院的病人,手术后标本送病理科后,他也是每一例必看,并要求我们从病理的角度给予讲解,不耻下问。在他的影响下,该科的其他同仁也是隔三岔五地来病理科看标本,追诊断。后来经过打听才弄清原委。原来他们科室对手术病例都进行了术前的放射诊断会诊讨论,术后标本和最终病理诊断是给他们的讨论“定调”。

几年来,他们一直在坚持,坚持!坚持的结果是:B超诊断水平和放射科诊断水平在稳步提升,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放射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大幅提高。真相大白后,我被他们的这种求知精神与追求科学真理的态度感动了,他们的这种执着使我汗颜。是啊,同样是工作,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完全不同的追求!他们是在追求卓越、止于至善!这也使我在认真思考:我们该如何去工作、如何去在事业上用心。工作不能只停留于完成任务、草率应对,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人们把我们的病理诊断工作推崇得至高无上,我们做到止于至善了吗?病理诊断是“金标准”,我们的“金标准”含金量高吗?病理医师是“医生的医生”,我们够格吗?每当看到手术后的病人及其家属那期盼、恐惧、惶恐的眼神,你能无动于衷对自己的工作不尽职尽责吗?病理诊断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会诊,它是在收集了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并对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学观察、加上病理医师的学识水平、阅历积累沉淀而得出的综合判断。为了做出这个正确判断,也需要我们将各种资料、各种意见、现象综合,包括走访病人、访问相关科室医师,有时甚至还要亲自检诊病人。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最大的缺陷。现在我们有一些医生不也缺乏这种精神吗?有的病人一来,各种检查全做,医生只认检查结果,不追根索源,对各种结果缺乏综合分析和评价,有时难免出现偏差,甚或引发医疗纠纷。

从他俩的身上,我看到了二医人的敬业精神,看到了医院的希望,看到了员工止于至善的工作境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出现了,就要发掘,就要声张,就要推广。

这第一位“他”就是超声诊断科主任郑飞,第二位“他”就是放射科主任梅笈。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主任、更多的员工继续让我感动。

 

                                        陈银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