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病友都满意 ——记市第二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张丕胜先进事迹
张丕胜,现任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常德市十佳医生。只要提及他,大家都会翘起大拇指,心生敬意。从医十余年来,他秉承 “大医精诚”古训,对医技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于律己,勤于奉献,廉洁行医,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将全部身心扑在岗位上。怀着对事业的热爱,怀着对家乡的浓浓情意,怀着对患者的怜悯,坚守着救死扶伤的诺言。
一、爱岗敬业,勇于创新
1994年他从湖南医科大学毕业来到了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分配到骨科上班。医院骨科成立于1981年,虽然有了十多年的历史,但只能进行外伤的急救和处理,在骨病领域是一片空白!这是骨科医师的悲哀啊!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初出茅庐的他无法改变现实,但是重塑骨科形象、改变骨科现状的宏伟计划已在他脑海里形成。 于是,十几年来,工作成为他生活的一条主线,在这条线上病人是他工作的全部。每天上门诊、下病房、做手术、查房会诊,用热心、耐心、精心、细心围着病人转。虽然工作平凡、枯燥,但面对一张痛苦的面容,他没有选择,病人的需要就是他的第一目标。
在医疗工作中,他始终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职责,不断钻研医疗技术。他深信只有拥有过硬的技术,才能救治更多的人。这十几年来,他从来没有放松过自己,每天坚持学习,订购各种专业书籍、杂志。他的《去骨瓣减压伤口一期缝合在严重开放性脑外伤中的应用体会》论文被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上录用并发表。还有十余篇论文先后发表。他还开展了小切口后路椎板间开窗手术摘除椎间盘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填补了医院的空白。率先在地市级医院开展了RF提拉复位内固定并BAK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技术,被《大众卫生报》详细报道。因为他的勤学苦练,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本领。他的名字随着患者的治愈,传遍了三乡五岭,沅水两岸。许多急切、无助的患者在他面前重新看到了希望。
2003年初,曾有一位慈利不完全性截瘫患者闻名而来,找到张院长求救。他得知患者是经过当地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辗转求医,经过半年的治疗不见好转,反而病情越来越重。张院长耐心细致的给病人进行全面体查,发现并不是当地医院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是腰椎管内肿瘤占位压迫脊髓而导致的截瘫。术前做病例讨论是,有很多大夫劝他手术风险大,不要自找麻烦,把病人转到大医院治疗算了。然而当他看到痛苦的病人,看到患者家属渴望的眼神时,他没有放弃,也不能放弃。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没有任何事情比换救一条生命更重要!经过严密充分的术前准备,他终于把病人推上手术台。手术进行的相当顺利,短短的十天时间,病人双下肢的减压及肌力逐渐恢复,出院时已行走自如。他全家那高兴劲就是对张丕胜同志精湛技术的最好诠释。
2004年,一位桃园县患者经人介绍来到二医院,找张院长看病。患者是一名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张院长详细询问病情并仔细查看后,考虑到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不易愈合,股骨头易坏死的特点。他经过反复论证,并咨询专家教授,决定实施股方肌去骨瓣治疗。结果令人非常满意,病人恢复的很快。出院后病人专程从桃园县敲锣打鼓送来一面锦旗“恩重如山,妙手回春”!
2008年的除夕,下着大雪,时钟已近深夜11点。正当全家欢聚佳节的时候,急促的电话铃响起,发生车祸,伤员需要紧急手术,面对妻子的无奈,孩子渴望的眼神,他没有犹豫,顶着风雪赶往医院。刺骨的寒风刮着他的脸,滑到了爬起来,每一步都很艰难,走到医院时,衣服已经被雨雪浸湿了,而他浑然不觉。当他走出手术室时,天已渐亮。此刻疲惫的身心却是坦然和踏实的。像这样不眠的夜晚又何止记忆中的点点。
在他的努力下,骨科已成为医院的龙头科室。他开展的多项手术都是本院第一例,如颈椎、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颈、腰椎间盘摘除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等,其中腰椎滑脱RF提拉复位内固定术为全市首例!因为他精湛的技术,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在2008年被选为常德市骨科委员会副主委。在众多的社会头衔下,凝聚着张院长的辛勤和汗水,记载着他十年如一日的行医足迹,但他总说自己是骨科医生。无论作为一名医生、专家,还是一名科室主任、业务副院长他将医者的亲切、细致、带给每一个病人。
二、廉洁行医,以身作则
责任、追求、创新是每一位成功者的共同点。从医十余年,凭着对医学的挚爱和强烈的事业心,醇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作出了一个医者仁术的典范注解。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不忘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他始终坚持做事先做人的原则。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用爱心、耐心、善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真诚的与患者沟通,舍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德山属于城乡交界,大部分病人都是来至农村,为了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他总是为病人精打细算,选用经济适用的药物,从不乱检查,不开大处方。
2006年的春天,一位中年妇女找到张院长,哀求他救救自己的丈夫。女人的丈夫因右股骨头坏死已经卧床一年,这一年间,他们也曾四处寻医,可是近三四万元的医药费,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治疗一直耽搁了下来,这一年来,女人拼命的赚钱,东挪西借凑齐了两万五。张院长接治了这位病人,从术前检查,器材挑选到术后用药,他都精打细算,尽量为病人节省。张院长为患者施行了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非常成功,而且费用仅花了两万元,这与当时治疗该病通常费用节省了一万多。出院时,女人激动得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张院长面前说他是活雷锋,华佗在世。
十几年来,他拒绝了多少宴请,拒收了多少礼品红包,不计其数。曾有一位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饱受多年腰腿疼痛的折磨,经张院长精心治疗后,疼痛缓解了,为此病人专程送来红包,张院长义正严词地拒绝了。可是病人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托人来到张院长家再三恳求张院长收下,不然他会不安心的,张院长为了让病人安心养病就收下了。病人出院那天,张院长护送患者出病房如数的将钱归还给病人,病人久久的握住他的手,留下了眼泪。有人夸他伟大,说他高尚,他摆摆手淡淡的说:“我是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
三、团队协作,科学管理
张丕胜同志用他崇高的品德一点一滴时刻影响着周围同道。他经常把自己的一些灵感、思路和宝贵经验无私的赠给下级医生,于他们共享自己十几年来的知识成果。每一次查房他都跟下级医生详细讲解,对一些疑难问题反复讨论、思考。让同道站在他肩膀上摘取收获的果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他的宿愿。在这样一位好领导、好上级、好医生的带领下,骨科逐渐成为一支年轻的、优秀的团队。曾有病人这样说过:“没想到你们科室里的年轻医生有这么高的水平,真是年轻有为!”汪立波骨科副主任,深受张院长的影响,对待病人如亲人,在业务上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完美。张琪侑医生,一边工作一边攻读硕士研究生,用他的一句话:“我要用所学到的技术,救治更多的病人。”王淼医生,大家都称他“全职医生”,因为他几乎每天24小时待在科室,为病人排忧解难。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尽职敬业,努力创新的优秀医生,骨科不断的成长、壮大,近几年,科室新开展了颈椎前路术,腰椎后路及侧前方入路手术。经皮椎体形成术,该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很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疼痛。四肢骨折闭合复位固定术,负压引流修复创面技术能更好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全髋关节置换术,特别是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骨折和滑脱后路固定及椎间融合术。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骨折脱位并高位截瘫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处于全市乃至湘西北领先水平。现在的骨科上下齐心、团结合作,优质的服务,成熟的技术,在患者、全院乃至常德市都有良好的口碑。
2008年9月,作为青年业务骨干的他众望所归,被提拔为副院长,全面负责医院业务。他本着“领导为群众服务,后勤为医疗服务,医技为临床服务,全院为病人服务”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管理效能,调动中层干部及全院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端正医疗服务工作方向。他坚信“人才兴院,科技兴院”的道理,高度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有计划的选派有培养价值的医生到上级医疗单位进行长期或短期的进修学习,大胆使用中青年骨干,发挥他们的潜力与热情,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开展新的医疗技术,更好的服务常德人民。此外还在院内开展业务学习,病例讲座等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坚持考核评价、落实奖惩,促进了全院业务水平整体上升。他把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看作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同时狠抓医疗安全,利用周会、业务学习等载体进行全院医疗质量教育,强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和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后加强医疗文书书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地提高了全院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避免或减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他还提出确立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宣传推介,逐步形成人才梯队。在他的管理下,全院的业务突飞猛进,医疗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医患医护关系和谐。如今的二医院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十几年来,他勤劳朴实,敬业创新的作风赢得大家的尊敬。他的胆识和睿智折射出极强的人格魅力。“让每一位病友都满意”,这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这是一种选择,一种忠诚,一种挑战,一种宣言,也是他的真实写照!他不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骨科 李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