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 逅
采风花絮之二
邂 逅
(病理科 陈银桥)
就在曾凌芳、李亚红托人给山上的何珍捎信后返回时,身边多了一位白马王子,我看他们一路谈笑风生以为是她们在大山遇到了同学、同乡或好友,便故意拉开了与他们的距离。然而忽然间男子加快了脚步,离开了她们,从我的眼前健步如飞走过。我无意间瞄了他一眼,没有特别的留意。在我还没反过神来的时候,他却在我的前方不远处的石壁旁停了下来,低头、上手、嘴里含着一支烟,感觉是在点火。“抽烟呀?”“风太大了,点不着”,我和他搭讪上了。此时我刻意望了一下天空,感觉没有风,他也戛然而止不再点火了。我俩便不约而同的大步流星向山下目的地走去。一路上我主动和他攀谈起来,这样既分散了我们彼此的注意力,使爬山的疲劳顿消,同时也可以多结识一位年轻的朋友,有道是“朋友不怕多”呀!从与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是石门籍,现在在常德“洞庭水殖”上市公司工作,父亲60后,比我年轻近一个时代,他1986年出生。最后我问他为什么一个人到星德山来游玩,他如此这般说明了来意及这次旅游的方式。我从心底里由衷地佩服这80后小子的胆识、勇气和毅力。末了,他给菖蒲乡小镇上的出租车司机打电话,要他到原来送他的目的地接他,车费照付20元。他给我的印象是诚实。
上车后,我提起了与小伙的忘年之交,一下勾起了大伙对我的抱怨之情:为什么不把小伙邀请到我们车上一起回?我暗自思忖:是呀,我们的车空位有的是,小伙一个人从常德乘车到菖蒲镇,然后花20元租车到山脚下,再一个人默默地爬山,除了忍受爬山的劳累还要忍受寂寞的考验。他没带相机,有感慨没有地方抒发,也没有机会把大山的美传达给没有和他上山的朋友们,只是一个人在心底里享受。虽然我口里还在抗辩:他已经约好了来接他的出租车,其实也在强烈的自责我的自私、我的短视和大脑的笨拙。“呀,前面那个洗手的就是他!”一声欣喜若狂的“尖叫”打断了我的思绪,透过车窗玻璃一眼就瞥见了车辆前方、公路转弯处、山边小池旁洗手的小伙。“发现他,就不要放过他!”车停,众人立刻把小伙连拉带推的“撵”上了车。我如释重负。顿时,车厢内沸腾了!大家一路欢歌、说笑,爬山的疲劳没有了。尽管有些尴尬、有些手足无措、有些受宠若惊,但这小伙俨然就是我们队伍的一员,中午一同就餐、下午一同乘车返回。末了,还随着大巴,游历、观赏了医院的英姿和美景。
我有些“嫉妒”了:年轻mdash;mdash;花一样的季节,热情奔放!年轻mdash;mdash;火一样的激情,敢作敢为!这次邂逅的经历,他们已经成为朋友、挚交,甚或成为情侣!年轻真好!祝福她们!
2012年3月30日
(编辑:曾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