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起舞谱华章
刀锋起舞谱华章
---记我院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军
门诊 周元甫
坊间一直有“手术精,数吴军”的传言。作为共事多年的同事,早有写段文字以表敬佩的意动,多次邀约与之详谈,只是因其医务繁忙一再推迟,笔者只能在理解中等待。近日,趁其小休,终如所愿。
“行医几十年如履薄冰。”医疗界老前辈的一句经典之言,道出了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以及执业者时时处处小心翼翼一路前行的切身感受。然而,亦有这样一位白衣战士,敢于正视行业的危情,敢于直面专业的疑难,在“冰面”上刀锋起舞,谱写人生华丽篇章。他就是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军。一个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吴军;一个拥有狮子般的凶心、绣花女的细心、垂钓者的耐心、慈母般的爱心的吴军;一个富有锐意创新精神的吴军。
从医二十二年,吴军经手诊治的患者已达数万。无影灯下,刀光静谧,心神手相一。对待癌症病灶及浸润组织,吴军表现出的是狮子般的凶心。他说:“该切的要切,该扫的要扫,毫不留情。切得干净才能不留隐患,扫得利落才能提高疗效。”经吴军手术治疗的癌症患者已达数百例。总体而言,术后的生存时间在不断延长;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年仅三十岁的李某患结肠癌,术后已近十八年,生活工作已如常人。
对待每一台手术,吴军体现出的是绣花女的细心。有一次,在为肖某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因患者病程长达十余年,且病情反复发作,镜下发现胆囊与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粘连严重,分离十分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加重出血,甚至损伤周围组织。在经过近三百分钟的“超时”手术后,肖某的胆囊终于被完整的切除,避免了体内胆囊残留,甚至剖腹给患者带来二次创伤。
翻开几大叠泛黄的住院病历,呈现的是吴军垂钓者的耐心。因其耐心的坚守,换来一条条鲜活的生命。2006年,年仅三十一岁的吴某给车胎充气时意外发生爆炸,导致腹腔内胃、肠、肝、胆、脾多脏器破裂复合伤。入院时患者已处于休克状态。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有约1800毫升血液及500克血凝块。吴军果断地施予左肝外叶切除+胆囊切除+脾切除+右肝修补+胃修补+横结肠修补术,历时十余小时的手术及术后二十天的精心治疗,吴某得以重获新生。2008年8月四十四岁的患者赵某,因车祸致头、胸、腹多处复合伤急诊入院。入院时已出现休克、昏迷、呼吸衰竭。经湘雅教授会诊,考虑创伤性湿肺(叁度),死亡率极高。面对复杂疑难的病情和及及可危的生命,吴军没有退缩、也没有放弃,而是选择耐心的坚守。16个日夜吃住在病房,排除一个又一个人机对抗的危象。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常德日报》曾以《生命的奇迹》率先予以报道。
对待每一位病友,吴军给予的是慈母般的关爱。“一日三至”的诊查,术前耐心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术后仔细观察伤口、敷料、引流管条等,帮助患者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并鼓励其战胜病魔。
吴军的骨子里有一种锐意创新的精神,在漫长的行医过程中时时得以闪现。2011年9月,常德电视台报道:吴军成功为常德市首例“镜面人”高某实施了胆囊切除术。由于脏器反位,需要反向操作,难度极高。2005年11月,吴军为一名晚期结肠癌并肝转移的患者罗某,进行了结肠癌根治+左半肝切除+门静脉化疗泵埋置术,病人至今健在。罗某也成为了常德市第一个化疗泵埋置术受益者。2006年2月,80岁的患者周某,因直肠癌造瘘口旁出现巨大切口疝求医,吴军为其实施了常德市首例切口疝网片无张力修补术。此前该类病人多予以非手术治疗,生活质量非常差。2009年4月,吴军为中国第三例脾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成功实施了脾切除+胰尾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极好。2007年11月,吴军在国内肝胆外科权威专家吴金术教授指导下,进行了常德市首例区域阻断下右半肝切除+Ⅰ段切除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未输血,术中出血仅约50毫升。
面对一个个首例病人,吴军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一次次创新手术的成功开展,体现的是吴军深厚的医学功底;受益的是成千上万的患者;催生的是一篇篇高质量的优秀医学论文;成就的是一名医生终生追求的事业;换来的是病友间传颂的口碑。
游刃腐脏心应手,刀锋起舞降病魔。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治疗、帮助、安慰”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是吴军不懈的追求。
(编辑:曾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