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为世界留下最后一米阳光

发布时间:2012-11-23 信息来源: 【字体:

为世界留下最后一米阳光 

吴海燕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还能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做些什么?      

                                               -----题记


    今天一位14岁的少年走了。他的眼角膜将被移植在他人身上,为他人带来光明。  

    半年前第一次看见他,在病房。是个小帅哥,清瘦高挑,文静清秀,有一双透着单纯善良的明亮眼睛。他躺在病床上,抬起头对我们微笑。手上拿着一本书。床头柜有几束鲜花,还有两个一大一小的心形的彩色盒子。我问孩子,里面是什么。孩子把它们打开,全是五颜六色的千纸鹤。孩子骄傲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同学们叠的,每个千纸鹤都写有同学们的祝福。孩子不知道自己所患的是不治之症---肝癌。同学们班主任老师隔三差五的来看望他,给他满满的信心。他相信自己马上就可以返回学校。

我单独和妈妈聊天,得知他们夫妻两口子都是一家民营企业的普通工人,为给孩子治病已倾其所有。孩子所在学校也非常关心,组织全校募捐。孩子的病已是癌症晚期。这是株正在成长的小幼苗,却即将夭折,令我不能不心疼。“儿子太年轻了,真的不想他就这么早早的离开这个人世。”希望他活着,是父母唯一的希望。

    第二次再见他,是他再次住院。病房里,孩子在深睡。妈妈说儿子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床头有爸爸妈妈为他买的平板电脑。妈妈说儿子偶尔会上网看看。孩子起床上洗手间时,我看到他瘦长瘦长的个子,手纤细纤细,肚子却肿的像水桶。在他再度深睡的间隙,我和妈妈再次长谈。

    妈妈说,孩子时日不多了,也许一个月两个月,也许一周两周。夫妻二人非常感谢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学校捐助的几万元钱连姓名都没有留下,老师同学经常来看望,他们无法回报感谢社会。他们今后不会再有孩子,如果孩子就这么走了,化作泥土,什么也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那就彻底失去儿子了。于是想到捐赠孩子的角膜,给其他孩子送去光明,让孩子生前得到的这份爱能在死后延续,从而孩子的生命也得到延续。我从心底里钦佩这对善良淳朴的父母,身边普普通通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内心竟然藏着如此大爱。妈妈请求我帮她联系。她说,“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没有了儿子,至少还能有儿子的一部分留在这个世界上。”我噙着眼泪答应了。

第三次见他,他是微微闭眼躺在病房。精神很差,情况越来越恶化,像片秋冬的树叶摇摇欲坠,会随时飘落。在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见证下,脸色苍白的爸爸妈妈含泪在器官捐赠志愿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仅仅一天后。在与病魔对抗半年后的他躺在洁白的病床上,长长的睫毛覆盖在那双永远不能再度睁开的眼睛。那张清秀无暇的脸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父母早已伤心欲绝,泣不成声。妈妈一个劲抱着儿子说:“儿子,你答应过妈妈一定要照顾我们的,你怎么就先走了呢。”

    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与全体医生一起为少年做了人文告别仪式,向孩子的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随后医生摘取了孩子的一对角膜,孩子将帮助他人走出黑暗世界,迎来光明。

    “如果儿子的眼睛可以给其它人带来光明,在想儿子的时候看看受赠者的眼睛,我们也能感到有些安慰,儿子还在世上。”孩子爸爸含着泪说。

    孩子走了,他却将最后一米阳光留在人间。爱,将会放大延续,永存世间。

(编辑:庞贵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