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肿瘤诊疗新希望
庆祝市二医院靶向治疗中心成立一周年
微创技术mdash;mdash;肿瘤诊疗新希望
病理科 陈银桥
市二医院肿瘤中心承载着无数肿瘤患者希望杨帆起航一周年了。打开病理检查登记本,一行行数字映入眼帘:从肿瘤中心开业之初到现在,经过微创穿刺活检病例136例,穿刺部位涵盖人体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诊断率99%以上,恶性肿瘤诊断率90%以上。其中肺、纵膈、胸壁、胸膜占总病例的50%以上,前列腺、胰腺、肾脏、肝脏等深部器官占10%以上。
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却隐含着肿瘤中心给医院带来的巨大变化。
变化之一:肿瘤微创穿刺活检无所不能。目前穿刺部位已经达到26个,特别是深部器官组织微创穿刺开创了我市微创记录先河,肺部、纵膈穿刺甚至走到了全省的前列。一位还在二医肿瘤中心住院的肺部中mdash;mdash;低分化鳞癌患者,来院之前就曾到湘雅二医院、省肿瘤医院检查,因无法确诊回到常德,一次偶然的机会到二院就诊,微创中心利用微创穿刺技术穿刺取得病变组织,病理科利用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为其确诊,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
变化之二:诊断准确率高。以肺部肿块为例,一般肺部经X线胸片或CT检查,发现肿块阴影都会考虑恶性肿瘤。然而在未做出病理组织学诊断之前,任何临床医生也不敢贸然采取抗肿瘤治疗措施,因为肺部肿块阴影有可能就是一种炎性假瘤,而这种炎性假瘤常常是由肺部结核或肺部慢性炎症以纤维机化的形式愈合后留下的肺部块影,影像学上类似恶性肿瘤。我们的病例中就有2例临床疑似肺部肿瘤的患者,经微创穿刺活检诊断为肺结核性肉芽肿后,摒弃了抗肿瘤治疗措施,其中一例在外院行了肺叶切除手术,术后证实为结核瘤。
变化之三:接诊病种范围扩大,开阔了临床医生视野,积累了肿瘤诊治工作知识和经验。长期以来,深部器官和组织的肿瘤由于部位深、摘除病变组织活检难,常不能早期做出诊断,有的甚至死后都不能确诊。如前列腺癌,生前确诊率很低,大部分研究病例分析都是从由于其他疾病死亡原因不明做尸体解剖时偶尔发现前列腺癌的。而在二医院,前列腺部位穿刺活检已经成为一项常规检测技术,诊断准确率高。
变化之四:肿瘤的病理诊断与国际接轨。以肺癌为例,由于微创穿刺,使肺部肿瘤的活检率大幅提升,肿瘤的病种也相应增多,且病理诊断标准和水平与WHO(世界卫生组织)肺癌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一致,也就相应地规范了肺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通过微创穿刺活检,我们发现和报告的肺癌类型有:鳞癌、腺癌、支气管肺泡癌、小细胞癌、类癌等等。
变化之五:微创碘125粒子植入,给深部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由于肿瘤防治知识未普及,深部肿瘤检测手段的相对滞后,致使目前很多肿瘤都不能早起发现 ,随着市二医院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现在能够发现并诊断了,但是很多深部肿瘤患者又失去了手术最佳时机,或肿瘤位于特殊部位不能施行根治性手术,或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不能承受全身的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碘125粒子植入已经成为了治疗此类病人的最佳选择,也给病人带来了新希望。
(编辑:曾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