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 妒
嫉 妒
(病理科 陈银桥)
一年一度的新聘员工岗前培训又开始了,而且我又被邀请滥竽充数充当一个角色:给新员工上一次院史课。其实我会上什么课呀!这一切的一切源于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之际,市委办要求每个单位写一篇征文稿,受当时医院党委书记之托,信手写了一篇“我看二医三十年”交差,文章交上去了也不知后事如何。2009年,医院党委书记调整,又适逢医院举办建院50周年系列院庆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征文比赛。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移花接木,我把那篇文章稍作修改后当作征文。岂料,居然还获得了征文一等奖。也许,文章中的记载让后来人了解医院起了一定作用吧。
2009年,以建院50周年院庆活动为主轴的医院文化建设大幕开启。从2010年开始,对新聘员工进行系列培训,院史教育也就成了必修课。几次,我被邀请,但每多一次讲课,我就会多一份嫉妒,讲课越多,嫉妒越深。嫉妒源自与自身的对比。30多年前,我从学校毕业分配来到这里,报到后的第二天,就去参加医院内建筑工地的劳动mdash;mdash;筛沙子。一干就是一个星期。一星期后,与我同来的三位女生分配到临床科室上班去了,我却被安排到后勤部门上班,每天东奔西走搞采购。最苦的出差有两次:一次是去涟源县某乡水泥厂采购水泥,在那里蹲守了10天,“抢”到了几十吨水泥,可是,医院找不到汽车运输,无赖之下,我先回来。另一次是去石门县青峰煤矿和慈利县广福桥煤矿买煤开票。客班车只能到达石门县城,然后还有四十多公里简易公路完全靠步行,徒步整整走了两天,完成任务回来。这样混了一个多月后,又突然接到了要到地委宣传部的农村试点村去蹲点,时间渺无止境。就我一个人在那里,没有主题,没有主旨,也不知道做什么,每天东逛逛西走走。最大的任务就是陪上面下去考察、采访的领导和记者。在农村坚守半年后,突然宣传部把我从蹲点村接了回来,据说是中央政策变化,以后不许搞这样的蹲点活动了。大学毕业后,整整折腾了8个月时间,我才如愿以偿的分配到外科上班。
相比之下,现在的新聘员工有系统的岗前培训,在各个方面有名师指点,进入医院很快就分配到科室,有名师带教,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或许少走很多弯路,幸福感油然而生。
嫉妒已成为过去,羡慕才是现在。我羡慕,他们赶上了医院发展的好时代、好氛围。我更多的是祝福和希望,祝福他们走好了人生的每一步,希望他们早日成才、担责,为医院的发展贡献青春和热血。
(编辑:庞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