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为了心中的梦——执着坚守

发布时间:2013-09-07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为了心中的梦mdash;mdash;执着坚守

(病理科   陈银桥)

    36年前大学毕业座谈会上的一句誓言就决定了我和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决定我命运的时刻!留校对象座谈会上,当谈到毕业后打算时,我的发言令所以人感到意外:我真诚的希望回到我的家乡,为生我、养我的常德人民服务。1977年2月8日,我第一次走进了二医院,也如愿以偿的分配到了外科,完成了我人生的大学梦并开始实施外科医生梦。在郭老前辈的带教下,成长很快,不到两年时间,在外科领域就游刃有余,期盼不久的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外科“大家”。

    正当我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个决定却彻底粉粹了我的外科梦。医院要组建病理科,必须派员到湖南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进修学习。那时进修名额很紧张,通过各种关系争取到了一个进修指标,但病理教研室主任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选派的进修生必须是湖南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必须有两年以上从事外科工作的经历。那时医院里唯一合乎条件的就是一人,我就成了不二的人选。两个“必须”的要求把我推上了“绝路”。1979年3月24日,留着遗憾,怀着憧憬,步履蹒跚的再次走进了湖南医学院。

    在湖南医学院进修的日子里,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与磨合,我被老师们执着的敬业精神、严俊的学风所感动,慢慢的爱上了这个专业。也就是那一年,老师们那种求索的精神奠定了我的职业根基,追求疾病本质成了我终身追求的目标。也就从这一年开始,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改变了我的学习方法、找到了自己和当前医疗技术水平的差距,必须花大力气重新开始学习。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沿袭了几十年的医疗分配制度也实行改革,加大了医院之间、医务人员之间收入分配的差异,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往改革开放的前沿外流,当时最盛行的一句话就是“孔雀东南飞”,到后来“麻雀也东南飞”了。1984年,面对当时医院的窘况,我也产生了离开医院的想法,而且有一个极好的机会:一医院病理科急需病理医生。而且事先征得医院同意了,一切只等医院放行。去办手续时,临时提出要对方医院给我院交我的工资。我说你们不是故意整人吗?人事部门说,实际上就是院长不想你走。我说既然这样看中我,我就不走了。不久之后就兼任了医务科科长,协助院长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八十年代后期,又有一次机会去省会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工作的机会,湖南医学院的老师都给我联系好了,就等我的态度。我知道走后,在事业上、待遇上肯定比这里强;但是我更明白,我的离开就象征着医院病理工作停止运转,考虑再三,我不忍心看到自己组建的病理科由此而关门,更不忍心看到无助的人为了等一个病理报告而东奔西走,最后毅然放弃了去长沙的机会。

    1989年3月,我开始走上管理工作岗位,1992年10月开始担任业务院长,也是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创建二甲医院,组织创建的历史重任压在我身上,由不得我去想,只有一门心事创建成功。经过3年的努力,于1995年12月13日,我院顺利的通过了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获得了二甲医院的殊荣。然而由于创建耗资巨大,政府几乎没有投入,因此医院欠下了巨债,从1997年到2001年的的五年间医院举步维艰,作为班子成员的一分子,我没有选择,只有励精图治,更没有机会考虑自己的去留。虽然挨过不少的骂,受过不少的苦,我愿意、我接受。

    2006年,医院通过政府行为,经过市一医院帮带几年后虽然有了发展、进步,但是还是没有看到根本性的好转,就在这一年,又有人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一家民营医院以年薪10万元聘请我去参与医院管理。我也实地考察过了。我很纠结:一边是高薪的诱惑,一边是魂牵梦绕的家。有人给我算了一笔账:在那里工作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在医院工作四年。在医院工作这么多年,你得到了什么?我犹豫了、甚至有些动摇了。抚今追昔,感概万千!最后还是理智、情感战胜了金钱的诱惑,毅然决然的留守了下来。期盼着医院能有转机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班岗mdash;mdash;退休的时刻再做打算。

    2011年,也是我法定工作的最后一年,也到了该选择退休以后的打算和安排的关键时刻。我是中国病理学网的资深会员,而且是乳腺病理版块的版主。深知目前阶段病理科医生奇缺,在网上,每年都有大量招聘信息,了解我的人也很多。2011年8月28日,怀化二炮535医院病理科主任专程来到常德邀请我加入他们的行业,与广州金域公式合作,在怀化开设一家分支机构,年薪10万以上。与此同时,广东韶关一家医院也在开设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盛情邀请我加盟他们的公司,年薪16万,外加奖金提成,并且都和他们草签了合约,只等退休就可成行。就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医院领导也多次找到我,向我表明了希望能返聘的愿望。谈到待遇时,我既寒心又有口难开,我深知医院的根底,过高的要求即不现实也不客观。经过几番激烈的思想碰撞,最后决定留下来。不是由于这里丰厚的待遇,也不是这里优越的工作条件,而是我深爱着这片深情的土地、善良质朴的同事、现任各位领导的开明、大度和人性化感动了我、留住了我。给我记忆尤深的是吴书记代表班子成员的一次真情谈话撼动了我情感的底线。张勇院长的一次到访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久久难忘。那是2012年1月31日下午4:00左右,离开我正式退休还有不到一个小时,他走进我的办公室,久久的握着我的手对我说:今天是你以正式员工身份上班的最后一天,从明天开始,又是你重新开始上班的第一天,祝福你!在这里我要真诚的说一声谢谢你们!没有家的培养、没有家的呵护,没有同事们的鼓励,没有你们的信任,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和殊荣!

    在我的世界里,追逐梦想的脚步似乎从未停息。追求知识、永求进取是我职业的最高要求,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只有永不停息,才有可能达到知识的最高境界造福众生。也许这就是我的梦想,为此我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坚守。回顾自己36年从医路,虽然没有创造辉煌,也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没有刻骨铭心的愧疚。几十年在是与非、对与错、良与恶之间借着一双慧眼、镇定自若,让病理诊断成为真正的“金标准”,还疾病本质以真相,给临床医生以自信,把病理诊断做出了精致、做出了精彩,也作出了自己的靓丽人生。虽然一生清苦,但却笑对人生,从不后悔!

 

(编辑:曾祥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