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期待
有所期待
(院办 罗懿莎)
最近在各大媒体的报道里会经常看到这么一个词mdash;mdash;梦想。就连王宝强也在说,他八岁时想拍一部电影,二十八岁时拍的一部电影票房就突破了十二亿,所以只要坚持梦想就会实现。
想起几个月前我也是突发奇想在我的朋友圈里做了一个关于梦想的调查,当时发起的调查题目为:今天看见一辆车在这里打圈圈(某个圆盘路),找不到方向;每天看见那群人聚在那里跳舞,动作几乎没变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过得一模一样有多大意思;失去方向没有梦想没有理想,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不懈,又是什么让我们踟蹰不前。面对梦想有的时候踌躇满志,有时却又茫然的不知所措。说说看,你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
现在看到这个题目你会如何回答,曾经有没有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呢?当时我的朋友们给了我很多答案:有的朋友说是为了自己的父母而活着,有的说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活着,有的说别人都还活着我不好意思不活着hellip;hellip;也有的朋友说现在的人谈追求梦想有点儿扯淡,一般人长大后的生活都与年少时的追求相差甚远,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认识自己不感兴趣的人,那个“中国梦”是极少数人的事,和我们普通老百姓无关hellip;hellip;还有朋友感慨梦想真是极少数人玩的,越长大越觉得是这样,现在是很多人买个属于自己的房子都会成为梦想的年代,试问还有几个人能拥有自己的梦想呢hellip;hellip;
看到这些,我不得不感叹在这个浮躁没有信仰的年代里,大多数人过得迷茫而不再有梦想,即使曾经有过也被现实磨灭,当一切都那么遥不可及时,只能是为了生存为了他人而拼搏,甚者更是透着无奈啊。
也许,和平年代的我们真是缺少了一些信仰。前段时间从井冈山回来的同事们个个都感叹万千,说起那些前辈们的事迹就会热泪盈眶,让人深受鼓舞。我在重庆渣滓洞参观时也是深有同感,光是看见那些恐怖的刑具就会让人毛骨悚然,是怎么样一种精神一种毅力才让那些革命先驱者忍受住令人发指的折磨酷刑视死如归前仆后继。我们被打动的难道不是他们身上那种坚忍不拔的信仰精神吗?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自然没有了那种伟大的信仰,但是我们不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吗。我只是觉得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认为儿时的那个梦想就是自己唯一的梦想?难道梦想只是一个梦,它就不是一个目标mdash;mdash;一个难以实现的梦幻大目标?如果是,为何我们不能将它分解成小目标小计划去实现。难道我们就真的只能拥有一个儿时的梦想不能同时拥有很多个小理想?也许现实生活确实会让我们的梦想太遥远,那么我们也可以只要把它放在心里就好了。工作上生活中我们何不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目标,当我们一个一个的去完成过后,没准会发现儿时的梦想没有办法实现却创超了另一个。做做梦,对未来有所期待,我们的日子会不会过得更有意思了?
(编辑:曾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