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二、三事
我调到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一晃已经六年了,期间,因医院工作需要,我有幸在院“120”急救中心及急诊科工作数年,虽然岁月无情地流逝着,但急救中的一些往事仍常常在我脑海中萦回……
那是2006年仲夏的一天,烈日当空、酷暑难耐,突然,“120”急救电话急促响起,当班护士赶紧抓起电话,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传来“319国道许家桥地段发生车祸,数人受伤,速去救援”。我们医、护、司机三人迅速驱车赶往出事地点,一到目的地,我立即跳下车,但见:一辆驶往常德方向的中巴车坠入路旁十余米深的水渠中,我向迎面而来的交警询问伤员情况,告之“伤者被卡在车内,我们正准备与消防队联系。”我心系伤员,急切想知道伤员情况,直奔出事车辆,只见车门及车窗下三分之二已被渠堤堵住,露出的车窗狭窄,且附着不少碎玻片,我用手拔掉几片,扁着身子爬入车内,深沟中的车内闷热异常。我环视车内,有三个轻伤员,都可以活动,而右侧第二排座位上一个伤员被座椅卡住了腿,能够说话,但不能动弹。车体严重倾斜,无法站立,更别说行走了,但我顾不了双手及身上多处划伤出血伤口的疼痛,扶着座椅、艰难地向那位伤者走去,搬掉压在他身上的物件、仔细地了解情况后,我竭力将卡着伤员、早已变形的座椅向后拉,几经努力,终于将伤员的腿从座椅下释放了出来。原来,在我们到来之前的二十来分钟时间里,虽有数百人围观,竟无一人进入车内救援。接着我高喊等候在车外的主管护师李湘珍拿来担架,将其从窗口中递进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一个人怎么也搬不动伤员,也许是受到了我行动的感染,一位警察主动爬入车内,与我合力把伤员抬上担架,我们俩再使尽全力举高担架从窗口递出,站在外面的警察与李湘珍接过我们递过来载着伤员的担架。这时,有几个围观者也加入到了抬送伤员的行列。伤员获得了解救,我浑身汗如雨下。
2006年晚秋的一天黄昏,市造纸厂打来急救电话,一员工跌入碱锅炉,需紧急救援。我们立即奔赴造纸厂,在他人指引下,我急登四楼碱锅炉处,该锅炉高约五十余米,正在停工检修,检修工人检修完毕后,腰缚绳索,由他人将其从锅炉中下部约十数米高的检修口拉出。快近出口时,不料绳索突然断裂,工人跌回锅炉底部。此时消防队员正在安放软梯,固定妥后,他戴着头盔、手套准备下去救人,我想:这么高跌下,工人有可能有内脏损伤或骨折,尤其脊柱如有骨折,不正确的搬动,可能导致截瘫而至终身残废,于是我提出先由我下去检查一下伤情,再确定相应的救援方法,均表赞同。检修口很小,仅能容纳一人的身子,我倒退着、双足先后伸入炉内,再一步步向下,由于软梯紧贴着炉壁,且下端未固定,人在上面那怕有一点点活动都引起软楼大幅摇摆、漂浮,炉壁上沉积着厚厚的碱垢,有的锐如刀刃,我没有防护手套,双手在炉壁上摩擦,鲜血直流,加之碱的腐蚀,疼痛异常,我强忍着、第一个下到炉底,炉内又闷又热。通过检视伤情,觉无大碍。消防队员下来时我用力向外牵扯着软梯,梯不至漂浮、手不被擦伤。伤员送到了医院,在工厂请消防官兵共聚晚餐时,我们医务人员正穿着被汗水湿透的衣服,进一步检查并陪检陪送伤员至病房。半个月后的一天深夜十二点多钟,我无意中打开常德电视台观看节目,恰好正在播放由消防队提供的该事件的救援经过,表彰消防队官兵的事迹。那官员只字未提我们医务人员所做的努力,另一士兵捎带了一句,我们医务人员的工作真是默默无闻。
2007年秋冬之交的某日中午,德山乌塘岗一妇女因家庭矛盾,偷服甲氨磷后躲藏了起来,其丈夫觉察到很长时间没见到她,便到处寻找,最后才在阁楼上找到,急拨“120”。我们赶到后立即将病人抬上救护车,在车上紧急检查病人:瞳孔针尖样大小,全身肤冷,大汗淋漓,面色紫绀,口流涎沫,双肺呼吸音微弱,满布湿啰音。立即嘱护士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静注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等。一到医院,急诊楼一楼所有值班人员主动参战,将病人迅速抬往洗胃室,我一边抬一边说快请麻醉科医师协助气管插管、请快做心电图、行心电监护,见我们医护都很忙,挂号收费室的滕亚明主动联系麻醉科、心电图医师,我一边再次检查患者,一边发出医嘱:追加复能剂、阿托品,注射纳诺酮、速尿等等,麻醉科医师邹新强在极短的时间内赶到了,这时患者正好呼吸停止了,邹医师立即行气管插管、并插入胃管,气囊给氧,张学民医师主动洗胃,几位护士注射的注射,有的安装心电监护仪,化验室检验员也帮忙准备东西,药房药剂人员则帮忙送药,随后急诊科主任许之波也赶来指导并参与了抢救。我边抢救边挤压气囊边和患者家属沟通:既不知道喝了多少农药,也不知道有多长时间,现在呼吸都已停止,死亡的危险极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抢救,生存的希望还是有的。患者家属表示理解。然还是哭的哭,叫的叫,其姐姐边哭边说:“还准备明年给她做36岁啦,现在就这样了,只怕是没机会了”。我说经过我们奋力抢救,说不定还有希望明年做36岁的,到时告诉我们,我们急诊科全体人员都来道贺。她姐说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请你们。经过我们全体人员的努力,至洗胃完毕、送入病房前,患者已有较弱的自主呼吸。经过几天后续治疗,患者完全得到了康复。虽然没人通知我们去祝贺,但医院门急诊各科人员团结协作,奏起的一曲胜利凯歌依然在我们脑海中荡漾……
还有诸如未婚青年女子异位妊娠大出血的急救、大雨大雪救伤员、高速公路救人后拒收红包等等……
这些年来,我们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特别是急诊科医师,曾有过多少辛和酸、有过多少屈和冤,但只要一想到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我们感到虽苦心犹甘!
杨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