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好人高良才

发布时间:2013-04-18 信息来源:病理科 【字体:

好人高良才

(病理科 陈银桥)

       高良才,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换一种称谓“高老倌”,大家也许就耳熟能详了。他是我院一名职工的家属,年轻时当过兵,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却接受过部队严格、良好的军事训练。复员后回到家乡担任过大队民兵营长,不仅是生产能手,还是大队民兵工作管理的良才。年事已高后随儿子从汉寿县农村迁徙来到城市居住亦有十几年了。随着与他接触的增多,无形中对他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突然间脑海里萌生了一种冲动:我要把他素描出来,以表达人们对他的尊崇之意。

乐观洒脱  笑对人生

       初识高师傅是在十几年前他刚搬来医院居住那年,由于儿子的房子面积狭小,他们两老就租住在医院另一职工住房的架空层(杂物间),那里面积更窄小,放下一张床后空间就所剩无几,层高大约2米,门窗面北,其他三面密不透风,门洞也不高,进出门都要低头。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冬天还好受一点,一旦到了夏天,闷热、潮湿、蚊虫叮咬,常人是难以忍受的。每当遇到他,总是免不了关切的问一声住的怎么样,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很好呀!直到2005年,医院改善职工住房修建了两栋房子,他儿媳得到了一套腾出的空房后,他两老才住进了现在50多平方的房子,总算改善了居住条件。

       儿子虽然在医院工作,可是工资并不高,自己一小家生活都显得捉襟见肘。两老非常体贴,他说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养活自己,不增加儿女负担。那时他虽然年近六旬,但精力充沛,无论什么脏活、杂活、苦活、累活,样样精通、样样能干。当时医院骨科是医院最忙的科室,收治的病人主要以各类外伤为主,而且经常有大型车祸伤员成批收治。初来咋到,伤员有的是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有的是残肢断腿、神情仿佛。早期处理这类病人需要有一个既要有博爱精神、同时又要技术娴熟、还要求随时到位的义工。正当医院、科室领导为此焦急、四处寻觅时,高老出现了。科室也接受了他,从此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份工作mdash;mdash;料理外伤病人并做好术前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骄阳似火的酷夏还是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寒冬,他都能随喊随到,保证了临床抢救病人术前准备的需要。虽然辛苦、挣钱也并不多,但是他觉得很满足。每当工作回来,向家人、朋友述说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遭受伤痛折磨的悲痛场景时,无不令聆听者动容,我们同时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高老工作的意义,有时甚至可以说,他是处理这类伤病者的第一人。2001年底,医院成立物业公司,他被物业公司招聘成为物业公司的一员,每月又增加了400-500元的收入,总算温饱问题解决了,喜悦埋在心里,笑容挂在脸上。

热心公益  以院为家

       高老在物业公司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主要担负着外环境的清扫和一些笨重活儿的处理。如给树木喷洒农药、草坪割草、下水道疏通、笨重货物的搬运、装卸等等,在外人看来,这是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有人形象的说,就是现在的农民也不愿干这类活。可是他却义无返顾的尽最大努力干好,不留下任何遗憾。这类活儿干得多了,自然也就琢磨出了道儿,以后无论哪个科室出了这类事儿,自然首先想到的是给高老打电话,他也总是有求必应,而且会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也开始转变着对他的看法,由最初的看不起,到由衷的佩服,再到发自内心的敬仰,他获得了人们一致的好评。有人甚至说,医院如果没有一个高老倌,很多事情可能很纠结。

       他不是医院员工,没有享受医院任何福利待遇,仅仅是医院职工的一个家属而已,然而多年来的实际行动,人们分明看得出,他已经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由于他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上班时间的不稳定性,往往在人们下班回到家里后,可能就是他开始上班的时间。2009年以前医院没有安装监控摄像头,由于医院面积广袤,监管难度大,时有小偷光顾。他骑行着自行车在医院新老两区穿梭,而且他目光犀利,反应敏捷,无形中高老就成了小偷的克星,遇到偷盗、破坏医院财产、设施设备的行为,他“路见不平一声吼”,震慑了犯罪,有些小偷也就束手作罢。

乐善好施  诚信做人

       高老70岁以后,物业公司以他年事已高、唯恐身体力不行,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劝其退出了物业公司的工作。说实话,当听到这一消息后,我都纠结了好一阵:多好的人呀,为什么说退就退了呢?其实更关心的是他没有了工作后生活来源问题。我相信好人终有好报的道理。恰逢此时,国家出台了养老政策,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最低城市生活保障,听到这一消息时,我也着实为他高兴。2012年开始,凡60岁以上的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老人又可享受每月几十元的养老补贴。高老逢人就说,我俩老的生活基本上有保障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观察他的生活:简单朴实,富有生活气息。

       现在的他,虽然闲居在家,其实一刻也没有闲着:照样做着以前料理各类外伤病人的术前准备:给颅脑外伤的病人理发、给全身多处外伤的病人术前清洗、护理;给临终的各类病人做临终护理,履行着本该由医护人员进行的尸体料理和关怀;给各类需要关怀的病人和家属以最大帮助。本院职工家属家里有事,他总是有求必应。谁家老人天年,他总是忙里忙外、跑上跑下的为痛失亲人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关怀。每逢过年,谁家买鱼、买肉,他都热情帮忙,买好、洗净、腌制、晾干、包好给人送去,他不但不收取分文劳务费,有时甚至还要贴补腌制用盐。无论谁家有什么事,有人甚至“没大没小”地叫一声“高老倌”帮我搞点什么事,他不但不生气,反而是满面笑容应承。对于人生、生活,也许他比常人理解得更透彻:帮助了他人,快乐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邻里关心  好人好报

       随着年岁的增长,高老的身体和精力也在慢慢的发生着某种变化,虽然他不以为然。人们看得出,只要他还活着、还能走,他的心依然年轻,面对疾病,也坦然面对。最近几年,我从他家门前路过,偶尔几次也看到他躺在床上痛苦的表情,免不了走近他细问原委,原来他患有严重的“痛风”性关节炎。关心他的人也特别多,对于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老者病了,各科医师和相关检验部门很快都能给他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最佳的治疗方案。稍事休息和药物治疗后很快就恢复了。然而,这只是看得到、摸得到的疾病。人活七十古来稀,其实老年病也在他身上出现了征兆,疾病也时刻威胁着他的生命!今年春节后的某一天上午,正在菜市场买菜的他,突然昏倒,人事不醒。危机时刻在现场的一名医院退休职工和许多社会热心人士给予了他帮助: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帮助现场处理,让它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最温馨的关怀、最贴心的护理。几分钟后,救护车赶到,把它紧急接到医院救治。人们担心,高老这下可能不行了。然而经过检查和输液等综合治疗,在短时间内他却奇迹般的康复了。也许,这就是上苍给好人最好的回报。

 

 (编辑:曾祥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