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女人的幸福

发布时间:2014-03-29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首先感恩医院让我们有缘相聚在德山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上,感恩院团委成就了和大家交流的机缘,感恩在座各位姐妹的聆听和陪伴。

         咱们接下来分享“女人的幸福”这个话题。首先提一个问题:我们是女人吗?

         我当时一想到这个话题,脑海中立马就出现了“我是女人吗?”这个问题,后来我又想为什么会突然会冒出这样的疑问呢?一定是潜意识对我女人的本性表现是不接受的,这个话题触动到了这个按钮,一下就把它拿到了意识层面,我非常高兴,我又有了一次自我成长的机会,发自内心的感谢大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潜意识的问题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只有自我觉察,让它到意识层面才有可能解决。仔细想想,我还真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是一个真正的女人。我有女性的第二性征,有女性的生殖系统,能生小孩,有女性的形体等等,这只能说明我是女儿身。但是身体只是一个躯壳,就是一堆肉,人是有灵魂的,有心理的,身心统一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我扪心自问,父母给了我女儿身,但我不一定有女儿心。心就是人的本性。道德经讲女性的天性有四个:温顺、谦卑、安静、旺家。符合天性的生活就会愉悦。

        我们内观一下自己,心中就会有答案。

        易经的开篇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最后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是在他讲世上的万事万物,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还是植物,还是一块石头,首先每一个物体、每一个人都要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叫定位。你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你才能谈下面的事情,“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你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跟你相同的人,相同的气场,你才能把他聚到一块儿,这叫“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样就会大吉大利。

        所以什么样的人最幸福?不是他有多少钱,也不是他继承了多少财产,明确地知道自己定位的人是最幸福的。我们都是女人,首先回归女性的本位,才有可能成为最幸福的人。

        那么,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是心灵深处的欲望或渴求得到满足时的一种体验,是内心的愉悦、安祥、从容、满足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感受和感知。

        幸福和痛苦是一体两面,痛苦的背面是幸福,你选择幸福,还是选择痛苦,全在于你的心。有这样一句话:“命由心造,福自我求”。比如说,今天大家参加这次活动,有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抱着学习的心态(学习是补充心理能量的),拥有活在当下的力量,一心一意的投入到这次活动中来,她就会感到幸福;而有的人,人坐在这儿,心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想走又不好意思走,如坐针毡,这势必就会感到痛苦。同样坐在这个会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是不是全在自己的心啊。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幸福的。

        亲密关系中也是一样。婚礼上老公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幸福的”,这只能代表他的心意,幸福是老公给得了的吗?老公给你再多,不是你想要的,或者是你根本就感受不到也是枉然啊。

        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怎么样才能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呢?就是要学会真正的爱自己,要和自己建立起好的连接。如何和自己建立连接呢?

        第一:用心有爱地爱自己。请大家每个人现在在心里问自己,你能够给自己归纳出三条主要的特点,你自己都不怀疑的,能吗?比如说你是否善良?你是否真诚?你是否用心?当你对待自己的时候。我们不说你对待他人的时候,我们只先说你对待自己。是否真的能真诚、善良、用心地对待自己?那么既然不能肯定,那就是跟自己的连结不能百分之百地建立。自我的连结意味着摆脱对外界、对他人的依赖,用心有爱地接受万物的变化和自己的成长。用心去体验角色变化中,与角色所对应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原生家庭的影响,只是自我影子内化后的自我。我们抱怨别人,实际上是对自我的一种不接纳。是我们自己的一种害怕,这种害怕作为自我的一种情绪,注入了文化基因之后,又会不断地向我们身边的生命体传达信息。首先感受到的是我们的亲人;然后是我们外围的人,诸如我们的朋友、同事;然后再外围的人,是我们陌生的朋友。

        大家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足够地爱自己,他就不会去伤害自己。如果一个不断伤害自己的人,他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所以他总是在索爱,总是在指责,总是在埋怨,总是在怀疑,也总是在退缩。所以这样一个没有建立自我连结的人,对外就总是将自己强化成一个受伤害的人,没有归属感,没有被需要,价值得不到认可的人。一方面不停地在付出责任,所谓的义务和爱心,一方面又不断地自我封闭。自己去体会那些情绪感伤。对外悲悯,对内不知道如何去爱。这些可以说都是跟自己没有建立好的连结的原因和表现。

        第二、自我的认可mdash;mdash;接纳并喜欢自己。很多人害怕自己不完美。对自己的要求高。为什么对自己的要求高呢?是因为你在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要求是按照社会的眼光和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种压力当然就强了。你要把自己往很多的筐子里去装,长了就要委屈自己矮,短了你就要拔高自己。那都不是真实的你自己。却又因此形成过强的自我防卫机制,只为不想让自己再度受伤。所以就可能会虚伪,但同时他又喜欢别人虚伪。为什么那些人总能一眼就看穿别人的伪装呢?因为他自己就把自己伪装起来了。一个不善于去伪装自己的人,很难去看穿别人的伪装。

        第三、自我的成长。我们的角色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比如说大家都是女性。由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女孩,一夜之间变成了女人,再由女人变成母亲,再由母亲变成将来的祖母。还有职场的角色的转变,有的是职场丽人,有的是家庭妇女等等这些社会化的衣服穿在身上。那么与这些衣服相对应的就有不同的季节。你穿冬天的衣服肯定是与天冷有关。而进入夏天,我们还穿着冬天的衣服,大家说合适吗?这就是角色与关系没有理顺。总是把我们期望的强加在他人身上,并要求他人按照我们喜欢的样子呈现出来。我们说内隐和外显。心理学里说镜像或者映射。外显的东西是内隐的期待和渴望。如果被满足了,你就感觉到很幸福;如果没被满足,你就感到很郁闷,又想到外面去寻找。所以有些时候我们面对身边的亲人往往视若不见。满脑子想象的都是一个能满足你期待的社会人。这时候你的脑子里天马行空地在过滤,这个人行不行,那个人行不行?甚至想象着通过虚拟网络去找一些陌生人。这个时候你的角色一旦错位,生活就会错配,感情就会错乱,心理就会错罪。扭曲了,关系全扭曲了啊,对不对?所谓的生活就会一错再错。所以说自我的成长是需要理顺自我与角色的关系。我们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就应当去梳理与这个角色相对应的关系。比方说母亲就以母亲本身的样子出现。你去要求儿子呢,就是按照儿子本身的样子去要求。就像你去做衣服,你非要按照你想的样子去给儿子做一件,结果他不是穿大了就是穿小了,或者不喜欢穿。你觉得你这样的爱心是自私呢,还是真爱呢?大家不妨去觉察一下。

        第四、自我的完善。自我的完善需要观心调念,这是深层次的方向导引,对自己有一个很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对自己有一定的智慧的觉察,才能做到自然呈现。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幸福。相信期望,期望就可以成就我们;爱自己,推己及人就会爱他人,爱家庭,爱医院,爱社会。

(根据张桂凤三八妇女节活动讲话内容整理)

 

(编辑:庞贵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