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好人好事
我身边的好人好事
(检验科 唐淑芬)
前几天,在医院的内网上看到了来自放射科黄选辉医生的援藏日记,看着那一张张黄医生认真工作的照片,感受着他们在高原反应那么强烈的时候还能保持积极工作的状态,顿时内心深处除了有作为二医人应有的骄傲,更多的是一种感动,被他们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一直以来自己都很少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其实仔细观察后发现,这种感人事迹真的是无处不在。譬如这里有拾金不昧的聂丹龙医生和高雪萍护士;有为医院建设默默奉献的检验科李虎成主任;有靠轮椅代步却总是为病人细心检查身体的感染科周元甫医生;有主动把自己的献血证拿出来给需要输血的病人用的骨科龙文英护士;有总是用笑容和耐心去服务病人的导诊李湘萍主任,等等,或许他们都只是觉得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事,可是却在这平凡的工作中给我们创造许许多多的感动。
其实我今天主要想说的是并不是这些人,而是一个我十分熟悉也一直很钦佩的人,她既是二医院药房的工作人员也是我的女房东,粟丽君,我一般都叫她粟姐。
粟姐出生于1976年,是土生土长的常德人。1998年医校毕业后进入常德二医院工作,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药房组长兼工会委员。
她是一名合格的党员。粟姐是二医院门诊党支部的一名党员,多年来,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党的纪律,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医务工作始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会”、“先进个人”。她一直坚持服务支部,服务群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扎扎实实,实事求是,勤奋敬业,为医院建设工作尽心尽职。还记得之前老是问粟姐,你在门诊药房一般都干些什么,她笑笑说,做杂工。一开始我不理解什么是杂工,后来去药房了解了才知道,原来粟姐要做的事真的很多,搬药,整理药,发药,给病人解答,布置科室,甚至有时候还为值班室洗床单被套等等。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粟姐充分体现了这“一块砖”的精神。记得是2013年医院组织春晚,药房要排舞蹈,当时还缺一名出演人员,在排练时间短,舞蹈难度大的情况下粟姐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知道自己在跳舞方面不如其他人有天分,为了不影响进度她就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在网上练习舞蹈动作,正好那时候急诊科还缺一个举牌子的配角,当同事找到她帮忙的时候她也爽快的答应了去做外援。她认真践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多次带头参加医院的志愿献血,并积极参加造血干细胞匹配,虽然很遗憾目前没有配对成功,但是她的骨髓样本已经被纳入中华骨髓库,粟姐说:“只要社会有需要,我就会毫不犹豫的去捐献”。此外,她还是医院里器官捐献的第一志愿者,她说:“08年的时候我因为身体里长瘤子去长沙做手术,那时候就觉得人生了病真的的很无助,一想到那些失明的,正等着器官移植的病人我感觉我是幸运的,如果哪一天我去世了,我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把希望留给世界。”
她是一名出色的医务人员。她出色的工作能力一直是大家公认的。她的起点不高,一切靠着自己的努力。爱一行才能钻一行,对医学事业的爱让她在工作中不计得失,不懈的钻研。她除了参加医院里组织的业务学习以外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书本、网络了解新知识,自学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她总说能力有限,努力无限。由于没有基础,一切从零开始,白天上班没时间,只有晚上坐在电脑前慢慢琢磨。凭着自己的努力她顺利考取了中级药师资格证,可她觉得这样还不够,还想不断的提升自己,最近她又在为考取高级职称做准备,她曾非常自豪的跟大家说:“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可是努力无限,看吧,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的英语就从零基础到现在的85分,只要努力学习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粟姐曾在医院内网,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她的其中一篇论文《黛立新与西比灵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疗效比较》还被《健康之路》杂志录用。她积极进取,勤劳踏实,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一个普通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她绝不满足,她说她将继续在本职岗位上,与时俱进,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展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她是运动健将。在同事们眼中,她很阳光,爱运动。她曾多次组织医院排球篮球赛,每次比赛或是赛前练习她都是提前打电话通知所有球员,然后准备好水,毛巾,备用药品。比赛的时候她也不闲着,辅助着裁判亮比分,经常比赛到很晚,她都是空腹坚持的。医院的骑自行车,徒步旅行,登山等活动也总会看到她的身影,好像一切与运动有关的她都热爱。2013年医院的首届运动会上粟姐终于有机会一展风采,拿下了4个女子项目的金牌,她说,“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我一直的锻炼并不是为了赢得比赛,而是运动本身让我觉得开心,可以让我感觉到青春不曾远去,生命是那么的美好,有时候我都感觉自己还是十八岁呢,那些年轻妹子能做的我也一样能做。”其实,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时代党员就是应该有这种运动精神,随时充满活力,积极阳光的面对每一天。粟姐有一台电动车,可是那台车基本上都是每个周末去接她儿子时才用的,平时从老区到新区她都是走着去上班的,她说那样既节约又能锻炼身体。尽管粟姐从不做头发,从不化妆,也从不穿裙子,可是总让人觉得她很美,一种知性的美,运动的美。
她是一位好母亲。粟姐是一位单亲母亲,她的儿子读初中,每周回一次家,每个周五她都会去学校接儿子,吃完晚饭晚上还要陪儿子做作业。记得有一次是周末,我难得早上六点多起个早床,结果发现粟姐在那儿读英语,隔着一道墙,我知道那是不太标准的英语发音,可是却能感觉到她的认真,我知道她是在给儿子做榜样,她也总说,我跟儿子是在共同进步。在儿子眼中,她既是母亲,也是老师,更是朋友。春天,她就带着儿子去乡间看油菜花;夏天,她就带上儿子去水上乐园;秋天,她就带儿子去山里露营;冬天,她就背上行囊带儿子徒步旅行。她还教会儿子怎样为人处世,有一次他们准备出去吃中饭,正走到医院篮球场边,看到地上有几个被人随手扔掉的水瓶子,她就弯下腰去捡,正是这不经意的动作,儿子也跟着学起来。粟姐从不会长篇大论的去讲一些做人的大道理,只是在用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给儿子启发。一直以来,粟姐不要求儿子成绩要多好多好,只要求他认真做人,踏实做事,可是她儿子的成绩一直很好,就算是在佼佼者众多的芷兰实验中学,每次考试成绩也都能在年级名列前茅,我想这与粟姐的良好教育是分不开的。六月底,马上就要中考了,粟姐就在学校旁边租了个房子方便儿子学习,平时下班回家还要骑车跑去市里看儿子,这又让我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不想说她是有多么的伟大,可是她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位称职的好母亲。
她是一个好邻居。粟姐完全不是《功夫》里包租婆那种吝啬与苛刻的形象,而是温柔的邻家姐姐,从第一次搬进她家房子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位不会跟人起口角之争的好邻居。租粟姐的房子快有三年了,这三年里不知道有多少个下雨天都是粟姐帮我收的衣服,屋外边的脏泥巴水每次也是粟姐帮我拖干净的。我们家楼上有一个老伯伯,有点痴呆的症状,然而粟姐每次见到他都会笑脸相迎,经常还会赠他点水果。记得有一次,有木匠师傅在我们院子里裁木板,粟姐就特意嘱咐不知道情况的木匠师傅,“那个老人家得了老年病,如果过来拿你木板,你注意点就是,请不要骂他”。前不久,枇杷熟了,粟姐下班回家听到医院很多退休的奶奶说有小孩爬树摘她家琵琶,因为枇杷树枝脆,粟姐担心小孩子摔下来,第二天就拿了人字梯,把琵琶全摘下来,一袋袋的分好挨家挨户的给邻居们送去,看到孩子们开心的吃着她带来的琵琶,粟姐会心的笑了。
说了这么多,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粟姐,一个爱党敬业,团结友善,勤劳奉献的粟姐。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