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水的蜻蜓和游水的鱼
点水的蜻蜓和游水的鱼
mdash;mdash;《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通讯员:张丽萍)
近日,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响应建设学习型医院的号召,我院组织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1961年在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的故事。当时,我国农业连续三年遭受了特大气象干旱灾害,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央领导得知后,都分头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地区,进行考察调研,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的措施。
影片看完后,说不上来是为瘦小的连弟心痛还是为总理的朴实感动,总有些镜头在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周末回娘家,向88岁的奶奶求证了当年的一些情况,她微皱着眉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艰难的时期。深夜生火偷偷炒点儿稗子给孩子充饥的奶奶,在冰冷刺骨湖水中挖莲藕的爷爷,小心翼翼端着食堂钵子饭的爸爸,眼巴巴渴望父母多分一点儿饭的叔叔,满脸浮肿的农民,骨瘦如柴的娃娃,奶奶的讲述和电影中喝树叶糊糊、啃“大力”窝头的镜头交织着,我也似乎被带到了那个岁月hellip;hellip;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都要爱群众,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们常形容干群关系是鱼水深情。如何联系群众,如何让群众信服,如何和群众至亲至情呢?周总理在革命老区调研的四个昼夜和前段日子新华社评论中的一句话“我们不要做点水的蜻蜓,而要做游水的鱼”让我找到了答案。
干部是鱼,群众是水,若鱼无水,鱼之不存,若水中无鱼,则是一潭死水,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周总理深知“碗端不到一起,话就说不到一起”的道理,他与老百姓一起吃树叶糊糊,一起在田间劳作,坐在落后分子的老乡门槛上唠家常,为带病为孩子们补夜课的老师穿鞋hellip;hellip;他深知只有深入居民家中,走家串户,只有知农时、会农事、说农话,才能听到群众的实话,才能掌握实情。
我们医院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治病、管理都不能只浮于表面,医生、护士的查房可以再深入一些,细心观察病人的身体情况,了解病人的精神需求,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谐医患关系;业务部门、行政部门的查房再真正潜下去一些,查看科室情况、倾听科室需求,发现科室问题,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服务,而不只是做了“点水的蜻蜓”,一掠而过,花拳绣腿,只图完成任务。
我市王群书记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我们要“讲贴近群众的话、办贴近群众的事、做贴近群众的人”。一直以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希望我院的全体党员干部、医生护士们都积极行动起来,莫做“点水的蜻蜓”,争做“游水的鱼”,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服务,更好地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编辑:庞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