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传承软实力 创和谐二医

发布时间:2014-09-04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传承软实力 创和谐二医

mdash;观我院医患关系交流会有感 外科孙洋洋

 

 

外科 孙洋洋

 

 

  八月,本是收获的季节,充满喜悦。而今,却有些许灰暗:不断发生的伤医和恶性医闹事件,把原本就不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更让我们这些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人人自危。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院医务部邀请了院内的专家教授给我们一线的临床医生做医患关系的经验交流会。 

  交流会上,专家们关于如何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故事,也让我这位刚踏入临床的新人收获满满,同时更让我对如何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有了更加深刻而具体的理解。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次经验交流会我个人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一、自信、聆听,走进患者的内心 

  内三科的刘经明医生用幽默风趣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他从医五年来的经验和技巧。他说他用成熟稳重的仪表和沉着自信的交流方式让他赢得了患者们的信任和配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对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问诊和大胆推理。他说他不喜欢武断的运用经验看病,而更多的倾听患者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以至于很多阿姨、老太太都喜欢和他拉家常式的谈论病情,因此他成了许多患者的超级粉丝和心中的男神。听完这些,我为刘医生的幽默风趣贺彩,同时也在心中默默的比较着自己和他的差距,我似乎开始懂了,其实要做一名患者信任的好医生,倒背如流的专业知识并不是每一位医生的全部,运用自信的沟通、聆听的技巧、成熟稳重的形象走进病人的内心或许更能医除挡在病人心坎上的那一扇门,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三分看病,七分医心,多点安慰,多与病人交朋友。

 

  二、做细日常工作,真诚关怀每一位病友 

  肿瘤科杨永杰主任对病人那份发自内心的的关怀让我深受感动。他发自内心的从病人的每个生活细节方面去关心,关心病人的衣食住行,关心病人的喜怒哀乐,关心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更关心病人的治疗疗效。杨主任要求科里的每位医生都要详细的告知患者其自己的治疗方案,自己每一分钱的去处,以及是否应该花费这分钱。说到这儿,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把工作做得如此之细,也许患者就会多几分宽容,少一点气愤,也许就没有那么多的医生被残忍的伤害,就没有那么多的无理医闹频繁的发生。我也觉得这分发自内心的关怀也一定会让那些被病痛折磨而仍坚强求生的病友们感觉到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温暖,感觉到生的希望。仔细想想,这不正是对我们“医生”这两个字最美的诠释?

 

  三、了解病人的内心,因“症”施“药” 

  疼痛科宋主任的一句:“思想消极的病人最好安排与乐观、积极开朗的病人一起住”的话,给了当时参会的人员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想也应该是大部分人没有想到的一点。是啊!通过这种“近朱者赤”的相互影响,很多棘手的病人可能会因为隔壁床病友一句充满正能量的话,而变得而易于交流和管理,治疗效果也有可能会大大提高。我想,这或许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探索。

 

  四、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神外科雷主任用先贤张仲景先生的例子来鞭策我们年轻医生要先成良医,而后努力奋斗成名医;也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辉煌成就,鼓励我们年轻医生在行医路上要默默自省,在感受苦涩的同时,别忽略了成长的喜悦;告诉我们,在行医路上,需要胆大心细,敢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最难可贵的,是雷主任拿出了自己的伤心史和我们分享,以此来告诫我们,医疗操作一定要按规范的医疗程序来办,越是关系亲密的朋友或是亲人,就越应该如此,如若不然,一旦出事,就会酿成大错。

 

  上述前辈们的这些故事,是我们年轻医生应该牢记于心的,牢记前辈们故事中艰辛成长的历程,牢记前辈们故事中胆大心细、敢于担当的英雄气魄。我想,我们更应该永远铭记的,是前辈们用血和泪换来的挫折和教训,因为我们敬畏生命,因为我们要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扛起二医明天更加辉煌的事业。 

  以上,就是此次经验交流会我的一点心得体会;此时此刻,我也才真正感受到,八月确实是个充满收获与喜悦的季节,因为我相信,通过此次全院医患关系经验交流会,前辈们的宝贵经验之风一定会随着全院医生共同的付诸实践而刮遍二医的每个角落,二医的每个角落也会因此而充满爱与和谐的味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