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细微处辨“善恶” 化解隐性风险

发布时间:2016-05-06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细微处辨“善恶”  化解隐性风险

(病理科  陈银桥)

    2016年3月29日,一块压在我们心头的尘埃终于落地:一位年仅52岁的男性患者在外科为其成功实施二次手术后,最后诊断再次被确定,按理说,手术效果也颇为满意。在我从事病理诊断几十年的生涯中,对这一例病例的诊断过程堪称充满了变数和后怕。

2016年3月10日,根据该患者的病史和经过各种术前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在征得病人同意后选择了经腹腔镜实施胆囊摘除术。术后手术标本常规的进行了病理学切片检查,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无疑。然而,在我们更细致深入的观察中,发现胆囊壁肌层中有一个1mmX0.3mm大小的异型腺体,异型细胞不超过十个,但还是引起了我们的高度警惕,决定重取材。在肉眼几乎无法看到肿块的情况下,我们凭借手感的硬结进行了重取材。第二天,就在这个凭借手感硬结处我们发现了隐藏在胆囊壁中的微小腺癌。虽然从病理学的角度观察我们有足够的把握,但是在临床医师和术前影像学、生化检查毫无癌肿征兆的前提下,断然给一个貌似健康的壮年下个癌症的诊断,我们也于心不忍。于是将切片送更高一级的医院会诊及免疫组化技术,最后证实了我们的诊断。

2016年3月26日,在经过谨慎周密的术前准备后,外科为其进行胆囊癌的根治术。术后标本送检:Ⅳ、Ⅴ肝叶转移性黏液腺癌,胆囊周围淋巴结转移性黏液腺癌。

胆囊炎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男女均可罹患,但大多以女性为主。胆囊癌相较于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比较罕见,且部位隐匿不易被发现。根据我们的经验,这种癌体积并不大,有时并不会形成“肿块”大多数情况下仅表现为一个被结石所掩盖的一个“硬结”。胆囊癌大都合并有结石,是因为胆囊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对囊壁造成一种长期的慢性损伤,囊壁组织就会产生相应抗损伤反应——组织的增生,过度的增生引起异型增生最后导致癌变。

这一例给我的启示是对于任何一种疾病,医生永远不要轻言不要紧,任何正确的诊断都是在经过缜密观察和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科学判决,而且要经得起病人生命的验证,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导致无穷的后患。

(编辑:庞贵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