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是吃出来的
痛风病是吃出来的
mdash;mdash;许天保
老人的长寿,与生活水平提高有直接关系。据统计中国老年人超过一亿一千万。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超百寿星大有人在,真是“最美不过夕阳红”。老人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部分老人中除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外,有的老人患痛风病不可忽视。
“痛风”,是一种危害极大的风湿性疾病,其疼痛部位,多以单个趾关节,继以足踝,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反复发作可累取身体双侧关节或全身关节。关节处红肿热痛,有的皮肤呈红紫色,有的关节间出现“肿块”(即:痛风石)。有的趾关节处皮肤溃烂,渗出乳白色粘液。X线摄影病变关节处部分骨质呈穿凿状园形缺损。血液化验,患者白细胞总数增高(炎症表现)。患者的关节处“肿块”手术切开,可见大量针状结晶物(痛风石)。此病关节破坏,功能障碍,疼痛难忍,昼轻夜重,难于睡眠。流行病学调查,男多于女,并有上升趋势,需社会关注。
“痛风”原因,病理和实验诊断证明,是嘌呤代谢紊乱。随着人们的生活改善,饮食鱼、肉、虾,特别是海鲜过量,食物中的大量蛋白质分解成嘌呤,继而不衍变为尿酸,并与钠结合形成尿酸盐而排出体外。由于尿酸在体内堆积过多,形成尿酸盐后,不能及时地被清除掉,或者肾脏超负荷工作,来不及对其清理,据此,多于的尿酸(有害物),储留体内(特别是关节处),久而久之,易得病。所以,有称“痛风”是现代人吃出来的富贵病。如果伴有肥胖病、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情绪波动,过度操劳,即可诱发痛风。所以说既然有嘌呤代谢紊乱,就是痛风病存在的根源,至于发病迟早,与诱发因素有一定关系。
上述所叙的是痛风病的发生与发展。当今的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痛风病的有效药物,如“别嘌呤醇”(抵制尿酸生成),及镇痛药“秋水仙碱”等,可使病情减轻或好转,加之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可大大降低复发率。
有效地防治“痛风”是管住嘴,杜绝过多的应酬,暴饮暴食。控制食含嘌呤高的海鲜及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黄豆(豆制品)、菇类等,禁烟酒,餐饮荤素搭配(瘦肉一天不超二两),可饮牛奶、鸡蛋适量。对“血检”尿酸含量高者,如500mmo/L以上,但无临床症状者,仍需服药,并注意保养,防感冒、劳累继发痛风。
中老人体格时,其表格上都应有血尿酸检测项目,做到心中有数。我的体检结果一般血尿酸在380-400mmo/L(参考值150-430),现在无痛风病征象,与我平时素养有关。
(编辑:曾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