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上的追梦人
平凡岗位上的追梦人
——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医生路珉小记
(3月30日 常德日报)
□本报记者 文斌 通讯员 张丽萍
“我几乎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记者在市第二人民医院见到个头不高,留着短发,显得成熟干练的儿科医生路珉时,她的言语中流露出坦诚直率的个性。
路珉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一名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这源于她的外婆。路珉的外婆因为中风卧床10多年,生活不能自理。病痛给亲人带来折磨,在她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高中毕业后,她如愿考上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毕业后,成为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名儿科医生。
孩子们恢复笑容,我也感到幸福
“当儿科医生,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耐心。”路珉说,尤其是出生28天之内的婴儿,容易引发黄疸、肺炎、脑膜炎等新生儿疾病,如不及时诊断治疗,极易给孩子留下后遗症。每一个孩子的健康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
2016年夏天,常德经开区水电八局一位产妇生下一对双胞胎,可是这一家人在喜悦的同时伴随着极大的担忧,这对双胞胎因为早产,体重只有3斤多。孩子生下来时严重缺氧,血糖很低。路珉将新生儿放进恒温箱,精心制定治疗方案。20多天后,这对双胞胎健康出院。
不久前,一个四岁的孩子因出现急性贫血、尿血症状送进医院急救。经过一番化验检查,一时无法查明病因。经过询问,路珉得知小孩当天吃过新鲜蚕豆,她当即诊断为“蚕豆病”,在医学上,这是一种因遗传性缺陷,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出现的急性病。如不及时治疗,病人会出现肾或心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经过紧张的救治,孩子终于转危为安。
儿科患者由于无法表达而不能提供疾病的准确信息,更需要医生付出多倍的细心与责任。路珉对每一个患儿都认真仔细检查,不遗漏每一个细节,她凭借丰富的从业经验,为孩子们驱赶病痛。看到孩子们脸上重新恢复笑容,路珉心中也洋溢着幸福。
治好一个病人,就多一个朋友
路珉每天面对的患儿大多幼小,有襁褓中的婴儿,有牙牙学语的幼儿。孩子们因为身体不适,就诊时使出全身的力气哇哇大哭,家长们内心焦急却手足无措。路珉抱着孩子检查时,被尿湿衣裤是常事。面对家长们的歉意和尴尬,她总是和善地笑笑:童子尿,没关系。
坐门诊时遇到直接送到抢救室的危重病人,她不得不放下手头的病人对他们先行救治。对这些病人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此时一些候诊时间较长的病人家长,就会出现一些不满情绪,甚者大骂出口,冲着医生发泄所有的怨气与愤懑。委屈与艰辛,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2009年我市儿童手足口病爆发期间,路珉和儿科的同事们一道,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第一线,多少个不眠之夜,她坚守在手足口病救治的第一线,掩饰不住的疲惫倦容,常定格在人们心中。家属的一个点头致意,一句亲切的问候,就是让她暖心的回报,是她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刻。路珉想病人所想,视病人为亲朋。针对儿童各系统器官功能发育不平衡、不完善,以及儿童自身的不可控性,她总是想方设法,让患者家属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药物,得到最高效的治疗。“治好一个病人,就多一个朋友。”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因为工作繁忙,路珉时常感觉对不起家人。女儿生病了,她只能下班后匆匆赶回家陪伴。最近,她的丈夫患胆囊结石需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她大清早赶往医院送他进入手术间,随后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起来。
只有不断提高医术,才能更好为患者服务
虽然是学儿科医疗的专业医生,地地道道的科班出身,路珉每当面对患儿亲人们寄予厚望的眼神,她深知肩上责任重大。路珉说,只有不断提高医术,把先进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为此,她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接诊一位病人,都耐心地询问病史,仔细地做全面体格检查,认真及时地完成每一份医疗文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细心地观察病情变化,遇到疑难,虚心地向高年资医师请教。
为了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她先后在北京儿童医院、湘雅二医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学习,掌握了儿科医疗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每次学成归来,她都积极开展新技术,拓宽服务领域。成功地推广了新生儿及小儿危重症的早期识别,规范新生儿静脉营养及补液技术,在危重新生儿开展腰椎穿刺术和无创通气技术。作为儿科的业务骨干,路珉毫无保留地帮助年轻医生成长,她严谨带教,态度和蔼,要求严格,深得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下级医师的尊敬。
虽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着平凡的工作,路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2015年,她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16年11月,她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成为第二人民医院历史上第一位省党代表,为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增添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