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兰坪村“变形记”

发布时间:2018-02-23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兰坪村“变形记”

 (王超拯)

兰坪村位于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圈内,群山环绕、翠竹绵延,是一个宁静秀丽却偏僻穷困的山村。全村面积48672亩,379户1196人,山林多、耕地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副产品销售不畅,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也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竹木及野茶销售维持生计。

“2016年,由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国土资源局、市社科联、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市征地拆迁管理处、市国土资源规划测绘院、市二医院和华南光电集团等9个后盾单位组成的工作队入驻兰坪村,市国土资源局任组长单位。”市委驻兰坪村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力介绍说。通往兰坪村的这段蜿蜒山路,刘力记不清走了多少回。虽然山间冰雪尚未消融,路有些滑,但他手里的方向盘打得分外熟练沉稳。

与以往扶贫不同,精准扶贫最关键的就是“精准”。2017年上半年,工作队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进行认真排查,清除出56户,新纳入8户,最终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262人。

精准识别后,如何精准施策、如期脱贫?工作队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沈习淼等领导和后盾单位的支持下,从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2017年共为兰坪村争取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脱贫32户96人,在大山深处上演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变形记”。

基础之变,从村民最期盼的事做起,兰坪村旧貌换新颜

“2003年,兰坪村是全县最后一个通路的村,但这所谓的路,也就是3米宽的石子路。”村支书王移兴说。山路崎岖,泥泞难行,村民走出大山不容易,尤其是每年冬天,冰雪封路,村庄几乎与外界隔绝。“村里有些老人,一辈子都没出过村。”

都说“靠山吃山”,可村民们眼巴巴地看着满山楠竹和野茶,却很难运出去。“以前在山上砍了楠竹,要肩扛3公里多路,再找车往外运,有时遭遇翻车,会造成更大损失。”村民黄兴财无奈地说。

行路难,成了村民们的“心病”,也成了他们世代挣扎在贫困中的束缚。村民的期盼,就是工作队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在走村入户、实地查看后,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班人合计,决定尽快为村民修一条走出大山的“脱贫路”。

跑部门、筹资金、抓质量、搞协调……工作队逐一落实。道路施工期间,刘力和工作队员王超拯轮流盯在现场,裤腿沾满泥巴,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2017年下半年,砂石价格猛涨,修路成本也随之提高,严重影响到项目建设进度。为此,工作队及时向组长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反映情况,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吴德新到点村现场办公,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2017年10月28日,长7.6公里、宽4.5米的通村主干公路顺利通路,环山而绕的水泥路,犹如巨龙沉睡在青山绿水间,让盼了多年水泥路的村民一片欢腾,历代兰坪人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与修路同步进行的,还有网络宽带主干网建设、23处水毁修复工程建设、通村主干道3座桥梁和通组道路4座桥梁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村级服务平台建设、改水改厕工程等群众关心的实事。

记者看到,主干道旁,有一栋新修的两层楼房屋,屋主黄定金正在收拾东西。“等门装好后,我们家就可以从半山腰的旧屋搬过来了。搭帮工作队,给我们出钱修了这个异地搬迁安置点,出行方便多了。”黄定金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像黄定金这样的异地搬迁户,工作队2017年一共安置了7户。

20多岁的燕志祥在长沙打工,前两天刚回村过年。“2017年是村里变化最大的一年!”在他的记忆里,村里过河道要搭石头或电杆,而且只能人行走,车是过不去的;村里虽不缺水,但需要用竹简或管子引水……“如今,公路硬化了,自来水通了,河道上还建了桥,生活十分方便。”

“为了实施这些惠民工程,工作队可没少费功夫。”村主任陈辉建感慨道。去年,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因选址等问题,少数村民有不同意见,个别村民甚至阻挠工程建设。工作队为推动项目尽快实施,多次上门协调,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工程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

这一件件实事,做到了村民心坎里,给兰坪村带来了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村民们都说:“村里旧貌换新颜,工作队应该记头功。”

产业之变,“空壳村”有了集体收入,种植养殖托起扶贫大梁

兰坪村山林多、耕地少,如何依托本地资源,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经过反复调研和思考,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一方面为村里引进绿色能源项目——80千瓦光伏发电厂,一方面引导村民发展茶叶、山羊、土鸡、药材等种植养殖产业,多渠道增收。”刘力介绍说。

在靠近山顶的一处空地上,几十块深蓝色的光伏板首尾相连,构成独特的风景线。“村里过去是个‘空壳村’, 2017年4月,这个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后,8个月为村集体创收4万多元,预计明年可赚5万元。”陈辉建乐呵呵地说。

 离光伏发电项目不远处,住着一户人家。主人陈书斌,如今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茶叶销售大户。

“刘队长,快来家里坐坐。”看到我们,陈书斌首先热情地和刘力打起了招呼。按他的话说,如果不是工作队帮大伙出主意,山上那些野茶树可就浪费了。

兰坪村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山上自然生长着许多野茶树,但分布零散,采摘耗时耗力,且销路不畅,因此采茶的少。为此,工作队投入17万元奖补资金,复垦茶园300亩,新扩建茶园70亩,并帮助村里成立了茶叶合作社,为茶农解决种植、采摘和销售难题,村民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了起来。“2017年,我从合作社茶农那收了差不多1500担湿茶,粗加工后再卖出去,赚了大约6万元。”陈书斌开心地算了算账。据统计,这一年,仅茶产业一项,就为村民们增收40多万元。

发展生态养殖,是工作队为贫困户谋划的另一个脱贫途径。“正是靠着养殖,让我成功甩掉了‘穷帽子’”。黄兴财话语里掩不住高兴。过去,黄兴财一家四口靠山林补助和偶尔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每年都要欠账”。2017年,工作队在征求他的意见后积极协调,免费为他提供了100只鸡苗,又想办法给他贷款5万元,养了120只羊。生态养殖的畜禽,大部分时间处在散养自由活动状态,为此,黄兴财每天及时清理畜禽粪便,并做好畜禽防疫工作,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羊、鸡出栏后,刘队长还热心地帮着我们销售,2017年我一共卖了10多只羊、60多只鸡,赚了3万元左右。”说到这,黄兴财有些遗憾地告诉记者,本来可以赚更多,哪想到,羊被山上的猎犬咬死30多只,加上前段时间冰冻,损失了一些。虽然遗憾,但黄兴财仍充满了信心:“明年勤快点干,赚个5万元不成问题。”

如今,村里已建成的重楼药材育苗基地,可为贫困户提供近500亩药材种苗;正在建设的3家农家乐,可就近解决贫困户就业难和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村民王爱华在村口开了一家小商店,现在又试水经营起了农家乐,“小打小闹也赚了万把块钱”。在工作队的带动下,大伙正铆足了劲发展产业。

观念之变,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村民坚定信心斩穷根

“老燕,有家敬老院在招聘护理人员,2000元左右一个月,你愿意去吗?”有了就业信息,刘力立刻上门询问贫困户燕石洲。对兰坪村各贫困户的情况,刘力早已熟记于心。

“可以可以,我过年后就去。”燕石洲说。

燕石洲的家靠近山顶,出行困难,孙子又患病,治病开销大,一家人仅靠砍楠竹和打零工,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工作队有心帮我,给我们安排了异地搬迁安置点,提供了医疗救助、产业扶持等好政策,我得好好干活,争取早点脱贫。”燕石洲感激地说。

如果说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变化,那么,村民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则是工作队带给兰坪村的另一笔宝贵财富。

让村民们转变观念的,正是工作队及后盾单位的暖心帮扶。2017年,后盾单位在兰坪村开展结对帮扶900多人次,投入资金近20万元,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联村市领导沈习淼多次到兰坪村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参与制订扶贫规划,协调解决脱贫攻坚难点问题。2017年6月底,沈习淼还专程到点村为全村党员上党课。市国土资源局所有班子成员全部结对,局长吴德新、副局长罗跃来多次到兰坪村调度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和业务培训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驻村协调组副组长邓纯彪多次组织后盾单位召开会议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协调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各委室开展结对帮扶;市人大联工委专程邀请知名企业家杨绍军到贫困户家庭走访慰问,解决贫困户李福宏就近就业和子女上学问题。市二医院院长张勇每年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来兰坪村,免费为200多名贫困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和疾病救治,同时还私人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工作队员王超拯先后2次将患有胰腺炎、糖尿病的贫困户黄春桃接到市二医院治疗,医院为其减免医药费用近2万元。市社科联聘请专业人员到点村讲授种植养殖知识,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工作队因户施助、因人施帮,先后介绍引导36人外出务工;免费组织6名适龄青年参加大型汽车驾驶培训、1名适龄青年参加电梯维修培训,邀请省农大、省农科院专家教授到村里授课,为46名困难群众讲授种植养殖知识;为262名贫困户购买扶贫特惠保,按照民主评议、集体讨论决定、张榜公示等规范程序,将7户特别贫困家庭纳入低保;积极与国家政策对接,全年落实地方补贴和生态补偿26万多元;为37户45人提供教育助学资金3万多元,为7户7人实施雨露计划……这些暖心举措,让村民们渐渐树立了脱贫信心。

21岁的林海斌患有精神疾病,长期卧床,靠70多岁的奶奶照顾起居,家庭十分困难。刘力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自己掏钱把林海斌送到市康复医院找专家治疗,让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前不久,刘力在与医生和林海斌沟通后,将病情稳定的林海斌送到一家计算机学校学习。“小伙子还年轻,想多学点知识,我们当然要支持。”刘力

说。

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在外打工的燕志祥萌生了返乡发展的想法。“我比较看好茶叶和竹制品精加工,现在正在了解市场行情,如果可行的话,还是想回乡创业。”

        目前,围绕2018年整体脱贫的目标,工作队已从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产业扶持、指导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未脱贫人口如期脱贫、已脱贫户不返贫、兰坪村如期退出贫困村。“有这样实打实的工作队,我们村一定会如期‘脱贫摘帽’。”谈及未来,王移兴言语中透着斩断穷根的希望与自信,“环境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还谋划着以乌云界为依托,在旅游开发上做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