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妈妈
护士妈妈
(儿科 罗婷)
许多人称我们是“白衣天使”,其实,我们不是天使,我们只是病人需要的人,是他们床边的提灯女神,呵护着他们的健康;是他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在其无助时给予支持,悲痛时赋予力量;是家长们的“稳心骨”,是孩子们眼中的“护士妈妈”。
宝宝的疾苦常常牵动着我们的心。那是一个让人揪心的傍晚,可爱的浩浩永远离开了我们,作为一个仅8岁的尿毒症患儿,虽然他一直勇敢地和病魔做着抗争,可是极其危重的病情和极度有限的家庭条件,让我们对于他的离去已是无力回天了,但是孩子要怎么才能回家,让灵魂得以安息,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原来,浩浩一直是由已过古稀之年的奶奶照顾的,多年前,他的父亲在劳作时摔断了腿,母亲选择离开他们,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一直是浩浩祖孙三人相依为命,原本这个家庭就已是岌岌可危,病重的浩浩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奶奶常常都不敢为自己再点一份饭,只为了孙子能再多一些钱治疗,哪怕只是杯水车薪,也让她乐此不疲。了解情况的儿科护士们总是绞尽脑汁为这个家庭节省开支,经常自己带饭送给奶奶,朴素的老人家总是要给我们饭钱,可是这群可爱的人儿呀,总是能够巧妙地送出这一顿顿带着心意的饭菜。浩浩走了,奶奶虽是难过,却也不得不正视眼前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浩浩要怎么回家呢?治病已是花费所有积蓄,且负债累累了。儿科值班的医护人员积极发动全科室力量,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快速捐款,并带动了科室其他患儿家属做了小型募捐,把捐赠所得全部交给老人后,又给他们安排了车送老人和浩浩回家,并通知了老人的邻居在村口接应他们。办好浩浩身后事的奶奶,因路途遥远,不便亲来科室表达对儿科医护人员的感谢,却也打了电话,她说:我的孙子能住在咱们儿科,在这里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很开心,也很欣慰,浩浩自己的妈妈离开了他,你们却比他的亲妈还亲……你们让我安心!
孩子们的快乐童年也是让我们心之所系的。六一儿童节,本是孩子们欢天喜地的节日,但生病住院的小朋友们却因为疾病,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节日的欢乐。“妈妈我想跟同学一起出去玩,我不想一个人待在病房里,我好想同学呀!”在儿科的病房里,果儿的话直接刺入了妈妈的心里,妈妈知道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原本应是果儿释放天性、穿梭在游乐场的开心时刻,可惜因为重症肺炎住院了,妈妈也只能用苍白无力的语言安慰着哭泣的女儿。
“果儿,你妈妈担心的问题,我们已经想好了!”
早晨,病房内早已经被布置得童趣满满,并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游戏、唱歌、跳舞、讲故事等等,小朋友们还能从活动中赢得自己喜欢的礼物。
“妈妈我好喜欢儿科的阿姨们,没有同学的陪伴,我今年的六一也同样精彩”!
每一个小孩的诞生,在父母眼里都是如获至宝,他们会喜悦孩子的成长,憧憬孩子的未来。而在新生儿监护的工作环境中,就有这么些刚刚还在喜悦与欢乐中沉迷,却又不得不与小天使分开的家庭。有的孩子是早产、有的是高胆红素血症、有的是肺炎等。每当看到家长抱着小天使送来新生儿病房时,我们都不敢去直视他们那焦虑、害怕、舍不得的眼睛,特别是有的妈妈亲自送来的,当我们从她那颤抖的手上接过孩子,用那弱弱的哭腔嘱咐我们时,我们总是心里酸酸的、涩涩的。妈妈担心的是离别后的照顾、离别后的治疗以及离别后的思念,无陪病房的管理让他们隔着墙、隔着门,使他们看不到彼此,感受不到彼此,但是为了让孩子更规范、更好的治疗,家属们都忍痛选择了接受。我们是专业的护士,要给予患儿规范的治疗与专业的护理外,我们也是临时的“妈妈”,用“新生儿住院日记”,将宝宝的照片或者小视屏,记录宝宝睡觉、沐浴、吃奶、蓝光治疗、做雾化等等,让宝妈、宝爸们加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与他们进行分享,让他们也亲眼感受到宝宝每天病情的好转、每天的进步,每天萌萌、可爱的表情。记得2017年4月,我们收治了一名早产儿,在我科住了一个月时间,每天我们会给宝妈发宝宝的住院日记,妈妈说在家每天都等着我们的住院日记,看到宝宝的照片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心情会舒畅很多,休息质量也会变好。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宝妈休息得好,心情好自然对身体的恢复及母乳的质量是非常有利的。“新生儿住院日记”的推出,让妈妈们对我们的工作越来越信任,越来越配合,每当看到她们开心的笑脸和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时,就是我们这群“护士妈妈”最开心的时刻。
路,还很远,但是,在这曲折艰难的道路上,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已步履更坚。
(编辑:张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