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康复师教你应对卒中后不同时期的吞咽障碍
康复师教你应对卒中后不同时期的吞咽障碍
(康复医学科 刘丽娟)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发现几乎50%以上的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吞咽障碍问题。吞咽障碍不仅使患者因主动进食困难而造成身体营养的摄入不足,更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近日我科接收了多例吞咽障碍患者,在对其进行吞咽评估中了解到:对于那些因吞咽障碍而采用鼻饲的患者来说,有着非常强烈的愿望想拔掉那根长长的胃管,而对于吞咽障碍主要表现在饮水呛咳的患者,他们很多时候选择不喝水,从而避免呛咳带来的痛苦。由此看来,吞咽障碍问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阻碍。
众所周知,康复治疗最讲究的是个性化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在恢复的不同时期,根据每位患者所表现的主要的、不同的吞咽功能障碍问题,对患者进行仔细的康复评定然后制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高叔叔是位工程师,因卒中后饮水呛咳,发病后7天来我科进行会诊,对其进行评定:患侧唇、颊及舌活动无力,口角歪斜,伸舌偏向患侧;咽反射及呕吐反射均消失,咳嗽反射存在;讲话声音较前减小,节奏正常,喉上抬力量及幅度无明显障碍。饮水实验:一次性饮水30毫升有明显呛咳。后在我科进行了5次针灸,吞咽低频及吞咽康复综合训练,患者的口角已无明显歪斜,咽反射及呕吐反射渐渐可以引出,一次性饮水30毫升也无呛咳现象,对其进行第二次评估时情况吞咽功能情况较前明显好转。
对那些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正常、能积极主动配合康复训练的患者,尽早的开始康复干预,往往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问题,使他们不再惧怕喝水。
赵爷爷是名退休干部,已经有87岁高龄,半年前因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因长时间卧床以及错误的喂养方式,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后来不得不进行气管切开,针对这样的患者我们首先还是要进行功能评估,发现患者唇颊无力,舌根有后坠,咽反射及呕吐反射减弱,咳嗽无力,患者因气管切开令其做空吞咽动作时,有喉上抬动作。然后和患者家属沟通,认为患者现在只适合鼻饲,但要加强口颜面肌肉的训练及空吞咽训练,以防止功能丧失。
像赵爷爷这样高龄、脑卒中病史半年及以上、身体机能情况都较差的患者,要尽量避免因经口进食加重肺部感染症状,所以用鼻饲的进食方式来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是较为安全与正确的方法,在康复治疗上我们也只能暂时对其进行一些间接训练来防止某些功能退化,待患者病情好转之后再进行康复计划变更制定。
通过以上两例吞咽障碍的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式,在我们平日的工作中,我们都会对患者进行认真的康复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愿望,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在这里对脑卒中患者存在有吞咽功能问题者,从其发病时间上如何进行吞咽功能治疗说说建议:
卒中早期(0-1个月)主要观察患者的总体情况,对其进行评估,情况较好的将增加主动运动,并关注患者的营养状态。在恢复较快的早期,要定期评估适时改变治疗计划。
卒中恢复期(1-6个月),患者的进食途径(经口或经胃管)已经确定,主要以增加患者的耐力训练等有针对性的吞咽障碍训练。
脑卒中慢性期(6个月以后),这一时期将确定患者是否有继续治疗的必要,或选择一定的替代措施。
面对脑卒中患者,如何选择适应的康复治疗方式很重要,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将更大程度的增加患者的疗效以及节约医疗成本,让他们以最好的状态回归家庭与社会。
(编辑:张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