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
(康复科 陈文)
近期,我院来了一位特殊的病患,张某某,50余岁,男性,因胸椎结核伴脓肿导致胸髓损伤,致双肋弓以下感觉功能障碍,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在我院脊椎外科行腰椎前路病灶清除除+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第二天在康复科开始了综合康复治疗,主要为双下肢的被动训练、腹部及双下肢电针、感觉功能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患者目前腹部感觉恢复良好,左下肢大腿以上痛温觉有所恢复,目前患者能在支架保护下坐轮椅活动,大便时能有感觉但不能控制,后续治疗正在进行中。
那么,什么是脊髓损伤?应该怎样治疗?预后怎么样呢?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脊髓损伤引起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一、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
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表2 脊神经支配的各感觉感应点
二、横向定位
横向定位包括脊髓完全性损伤及脊髓不全性损伤
1.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脊髓前部损伤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自主运动和痛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的触觉、位置党、振动觉、运动觉和深压觉完好。
脊髓中央性损伤 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上脓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的废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的艘反射亢进。
脊髓半侧损伤综合征 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病温觉消失,同侧的运动功能、位置觉、运动觉和两点辨觉丧失。
脊髓后部损伤 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深感觉、深压觉、位置觉丧失.而痛温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正常。多见于椎板骨折伤员。
2.完全性脊髓损伤
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失禁等,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
3.以下几点可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1)足趾有自主性微动者表明属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2)马鞍区有感觉者属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3)有尿道球海绵体反射者多属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4)足趾残留位置感觉者系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5)刺激足底、足趾有缓慢屈伸者多系脊髓完全性损伤。
三、康复目标
1.完全性脊髓损伤康复基本目标
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康复目标受原发性损伤解除的快慢、患者损伤的轻重程度、康复介入的时机、患者体质等多方面的影响。
四、康复治疗手段
目前本院康复科能做到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文体康复、理疗、中医康复等综合康复治疗,该患者原本从肚脐以下的感觉功能均缺失,运动功能障碍,经过双下肢的被动训练,腹部及双下肢电针,感觉功能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目前腹部感觉恢复良好,左下肢大腿以上痛温觉有所恢复,后续治疗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