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文苑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文化>善德文苑>详细内容

【健康科普】脑梗塞的“元凶”

发布时间:2019-02-27 信息来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字体:

脑梗塞的“元凶”

(健康管理中心  李俊)

        刚过完年,在一次与朋友的闲聊中得知:朋友的侄儿三十出头,竟然突发了脑梗塞,右侧肢体偏瘫,现在一家三甲医院积极治疗。奇怪的是,病人检查了所有脑梗病人的常规项目,除了头部核磁共振显示梗塞外,其它结果包括血脂、血压、血糖,下肢静脉血栓,颈部CT等全部正常。而且这位患者年轻,体型偏瘦,无动脉硬化等改变。那么脑梗塞的“元凶”是什么呢?

    后来医院给他做了食道超声心动图,发现患者心脏“卵圆孔未闭”,给出了卵圆孔未闭引发脑梗塞的诊断。

    那么什么是卵圆孔未闭呢?

    在左、右心房中间的房间隔中央位置有一卵圆形的薄层浅窝,称为卵圆孔。在胎儿期左、右心房的血液经过卵圆孔相互流通。卵圆孔一般在出生后一年内闭合,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还不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

    那么卵圆孔未闭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呢?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患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因为某些包括血栓、空气栓子以及脂肪栓子等能够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系统,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卵圆孔未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TTE)以及经食道心脏超声心动图(TEE)。经胸心脏超声检查简单、方便、无创,患者无痛苦,但检出率低,对检查医生的业务水平要求高。而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检出率高,但为有创检查,患者检查过程中要承受痛苦,有一定风险。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如果发现了卵圆孔未闭,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要治疗的。因为其发生率达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多数没有症状。只有出现临床症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才考虑手术或介入治疗。

    所以当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出现脑梗塞时,我们要思路开阔些,要考虑“卵圆孔未闭”的可能性。

    脑梗塞的“元凶”找到了!

(编辑:张梦婷)

分享到: